8月16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同时开展了200亿元14天期和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3.60%和3.35%。
央行上一次采用14天逆回购是在6周前。央行曾于7月3日和7月5日连续两次在公开市场同时开展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与前次相同,本次央行在一天时间内同时展开两期逆回购操作,有分析认为,降准时间又将推迟。
本周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资金1000亿元,可用于对冲的到期央票和正回购资金为350亿元。鉴于央行周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750亿元。
7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减少人民币38.2亿元,显示资金呈流出状态。从外汇占款来看,近期贸易顺差的大幅下降和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使得国内已不具备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大量输入流动性的可能。
近三个月来,央行为何偏好使用逆回购手段来调节流动性?瑞银证券分析师陈李曾在研报中认为,首先,通过每周的逆回购,央行可更加便捷地通过中标利率来传递价格信号,使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成为央行日后进行价格调整的主要中间工具。其次,倚重逆回购可精细化调节市场的资金面。而降准是一次性释放了长期资金,很难在短期内再度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来回收。
尽管央行昨日在市场上投放了900亿,但资金利率仍出现了上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除隔夜利率微跌1.75个基点,收于3.09%外,其余中短期利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7天利率上涨12.5个基点,收于3.52%;14天利率上升46.09个基点,显示机构对跨月资金的需求较为旺盛。
7天回购利率也上涨了13个基点,收于3.55%。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尽管央行昨日投放力度较大,但质押式回购、Shibor利率还在上涨,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流动性紧张。市场流动性其实并不十分枯竭,值得分析的是资金投向问题和有效需求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