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坚:发展中国家将成货币宽松主要受害者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9-25 16:07:36  兰格钢铁
    继美联储宣布推出QE3之后,9月19日,日本中央银行宣布对原有的货币宽松措施进行追加。日本央行的决定包括维持原有0—0.1%利率水平不变,但购入资产的基金规模从原有的70万亿日元扩大至80万亿日元,并将购买计划延长6个月,至2013年年底,以期缓解日元上升势头并帮助日本出口。此后,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央行也纷纷透露出跟进信号。

    全球经济疲软,欧洲、北美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这三大全球经济“引擎”动力不足。因意识到依靠外部环境来推动本国经济复苏的可能性趋小,因此,在依靠自身谋求复苏的格局当中,全球主要经济体似乎要掀起新一轮货币宽松浪潮。这将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流动性泛滥带来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其主要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有了弹药之后,关键是要有能力把弹药输送到实体经济部门,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恢复活力。但“我悲观地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他说。

    前景悲观副作用大

    由于各个国家发展阶段不一样,自救环境不一样,因此政府救市的传导机制也各不相同。孙立坚介绍说,在美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而这些流动性能不能到达实体经济,接下来要看银行愿不愿意把钱借给消费者和投资者,资本市场有没有上扬的效应,让企业在资本市场中拿到低成本的资金。而在中国,银行要控制风险,对贷款者的抵押能力有严格要求,因此中国政府需要直接去投资项目,再让银行配合。

    孙立坚认为,中国政府直接投资的好处是能够立刻看到稳定的增长,这比通货市场间接去做,看上去所需时间更短,更直接。但是,无论是中国模式还是美国模式,其最终结果都比较悲观。

    “当前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争相'印钞’,但事实上,全球市场并不缺资金。”孙立坚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时,各个国家采取救市政策,帮破产机构还钱,使很多本该破灭的资产泡沫在救市的过程中重新复活。目前全球市场资金泛滥,货币贬值,金融机构不愿意把钱借给没有活力的企业。因此他们选定了两个投资方向,一个是稀缺的资源市场,一个是金融体系脆弱,容易产生资产泡沫的国家。这恰恰导致世界经济复苏变得更慢。

    发展中国家是主要受害者

    2009年至2010年,在各国政府采取救市政策以后,仍然看不到任何实体经济的增长点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猛涨。很多制造业国家不得不面对原材料价格增长、成本负担加重、需求市场萎缩的困境。

    “发达国家不是制造业的主体,真正的制造业主体是发展中国家。显然,发展中国家所遭受的副作用比发达国家更大。”孙立坚说。

    此外,孙立坚表示,在危机背景下,金融机构更不想做长期投资,而是倾向于短进短出,而短进短出最好的市场恰是那些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他认为,全球的资金会进入到一个储蓄多、但是储蓄分散能力弱的金融体系当中,通过资产泡沫来分享制造业国家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因为欧美国家消费者的负资产还在增长,因此最大的金融资产买家还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在那里,很多的储蓄积压在金融体系没有使用,这正有利于投机资本调整储蓄进行掠夺。

    不可忽视的是,发达国家的货币是世界货币,无论是美元、欧元还是日元,都是在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中参与结算的主要货币,甚至是很多国家的储备货币。因此这些货币的需求是在世界范围内的。

    “这些国家开闸放水,水会漫到全世界。在过去几年,放水的发达国家没有产生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却造成我国的外汇占款非常严重,央行只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来对冲掉海外流动性泛滥带来的恶果。”孙立坚说。

    自救:发展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

    面对发达国家的放水,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该如何避免成为货币战中的牺牲品和买单者呢?

    孙立坚表示,我国的金融体系应学习美国,打开各个分散资金的渠道,让金融体系来解决流动性泛滥的问题。另外还要发展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吸收一部分流动性。这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减税政策,降低物流成本等,让企业能在实业上赚钱。如果泛滥的流动性去炒作楼市,去囤积商品,对这种投机行为要进行坚决打击。

    “中国不是钱不够的问题,是钱废置的问题,所以应当发展金融体系,提高资源配置的能力,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火力要发展起来。”孙立坚说。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中国-东盟宜采取五步骤推进先进制造业合作
  • 9月汇丰中国PMI微升 制造业放缓幅度趋稳
  • 沈阳铁西区推进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 中大期货早评:制造业数据疲软 沪铜高位回落
  • 人民币收于五个月高点 制造业数据引发乐观情绪
  • 9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小幅回升
  • 汇丰中国9月份制造业PMI预览指数升至47.8
  • 日本高端制造业颓态难消 谁将能取代地位
  • 工信部苗圩:我国重返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 成本上升技术短缺 中国制造业优势趋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