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全球最大“僵尸市” 做空大户两月赚七位数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12-7 8:44:24  兰格钢铁
    最近六个月里,沪深两市4万亿财富蒸发,相当于每个持仓股民亏损7.87万元。而指数持续下跌,让A股接近97%的账户变成“僵尸”。

    依然有人进入市场,寻找下跌中的机会。但只有制度改革与经济转型真正推进,股市才能避免被投资者集体抛弃的命运。

    跌穿2000点,李德林并不意外。

    2012年11月27日,中国股市重返“1时代”,收盘报于1991.17点,创出近46个月以来收盘新低。这天下午,一个做股指期货的朋友打电话给李德林,问该做多还是做空。

    李德林回复,最好啥都别做。

    李是杭州德林投资公司董事长,在股海中浸泡20年,曾被媒体称为“中国亿万小散的成功典范”。现在,他平仓了所有股指期货空单。

    2012年以来,A股表现熊冠全球。从5月8日的2451点开始,沪指绵绵阴跌到11月30日1980.12点,近7个月时间内累计下跌471点,区间跌幅高达19.2%。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27日,上证A股和沪深300的市盈率分别为9.82倍和9.19倍,而在2008年上证指数跌至1664点时,这两者的市盈率为13.61倍和14倍。

    这意味着,4年过去,A股估值变得更便宜。但是,依然无法引来资金。

    虽然2012年已有两次沪市盘中跌穿2000点整数关口,但这一次,李德林从股票盘面能明显感觉到,市场疲态尽现。

    “9月份破2000点,盘口看明显感觉到反弹,盘面上看抄底资金有热情。”李德林说,“这次不行,市场没有买气。反弹没涨几个点,下跌却是刷刷的。”

    全球最大的“僵尸市”

    指数持续下跌,越来越多的A股股民连割肉都割不起了,A股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僵尸市”,接近97%的账户变成“僵尸”。

    “1”时代的第一天,53岁的黑龙江股民李晓雷揣着6万块钱,到一家本地城商行购买年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异常火爆。几天前,不少人还在讨论要不要抄底买股票。但这天,早上7点,银行门前已经排起长队。

    2006年,在全民炒股洪流的裹挟下,李晓雷入市20万元。2008年暴跌,20万缩水一半。2010年刚刚勾回20%,到现在又已“腰斩再腰斩”。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数据,2012年5月8日沪深两市总市值为24.35万亿元。至11月30日,沪深两市总市值降至19.94万亿元,累计缩水4.41万亿元。若以中国石油最新市值1.55万亿元计算,相当于3个工商银行或8个中石化被蒸发殆尽。A股持股账户是约5600万户,相当于股民人均亏损7.87万元。

    “已经没有割肉的必要了,就放着吧。”她说,现在的心态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李晓雷并非孤例。指数持续下跌,越来越多的A股股民“不怕烫”,A股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僵尸市”。

    中登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23日A股账户数为16762.49万户,持仓账户数为5580.51万户,持仓占全部A股账户比例仅为33.29%;也就是说,100个A股账户之中,只有33个投资者持股;另外,100个A股账户之中,只有3个投资者还在交易,接近97%的账户变成“僵尸”。

    “绝大多数客户炒股还是以短线为主,但是因为股市持续下跌,被迫成为了长期持有者。”广发证券营业部的融资融券专员说。

    2012年11月30日上午10点,广发证券广州黄埔大道营业部。本属于交易活跃的时刻,大厅空空荡荡,看到南方周末记者,除了正在办理唯一一单业务的柜员,其他柜员都热情地站了起来。得知来意后,一名工作人员指着空无一人的交易厅说:“生意怎么样,你自己看吧。一段时间以来都是这样的。”

    如果说2008年沪综指1664点附近的行情是疾风骤雨,则今年更像是温水煮青蛙,煮到现在都不知道开了没有。

    “2008年大跌的时候只是失望,现在就只有绝望了。”李晓雷一直不明白,2008年是全球股市一起跌,但到现在为什么看着人家的股票都涨了,A股还在一直跌。

    下跌中的机会

    两个月的时间,他融券做空房地产股票,赚了近七位数。不过,“抢券是个技术活”,真正能做空获益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下跌的哀鸿遍野声中,大多数人失意,但也有少部分获益者。

    吴明是中信证券的一名理财顾问,他的职责就是传播信心,每天他都必须给客户发数条短信。不过,从2012年3月份开始,短信的内容已经不再是推荐股票。

    最近,短信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融券和做空。12月3日短信的语气照例充满诱惑:“白云山复牌跌停,这是我们上个月重点推荐的医药做空品种。上周我们连续提示银行股的做空机会,今天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出现大跌。”此外,每个月吴明所在的营业部还会组织一次融资融券报告会。

    融资融券,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如持有的股票,借入资金买入股票(融资交易)或借入证券并卖出(融券交易)的行为。也就是说,不仅可以做多获益,做空也一样可以赚钱。

    从2010年3月起试点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多家证券公司具备“两融”业务资格,门槛也下降到了50万元。不到三年,融资融券余额已经接连翻番,到2012年11月末为771.38亿元。

    融券业务主要参与者是一些大户和私募基金,目前,这一领域对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并未开放。

    上海的大户胡晓,就想通过融券来抓住下跌中的机会。他放弃股票,用2000万元玩起了融券和国债回购。

    2012年7月,胡晓注意到大型房企公布的销售业绩开始大幅下滑,加上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他押宝房企股票会下跌,于是融了大量包括万科A、招商地产、金地集团等公司的券。

    等待的滋味煎熬,胡晓并不肯定手上的股票何时才能下跌,而融券的成本很高,他的心悬着,除了时时盯着大盘,什么都做不了。果不其然,6月至8月,房地产指数跌幅超过20%。两个月的时间,他融券做空房地产股票,赚了近七位数。

    随后几个月,黑天鹅一只接着一只飞出来,做空的机会接踵而至。

    8月9日,网上传出张裕的葡萄酒被查出农药残留超标,次日,股价接近跌停。4天之后,中信证券创下5年来首次单日下跌纪录,券商股全线暴跌——当天,中信证券融券卖出量一路飙升,是前一个交易日的3.6倍。

    胡晓也在当天以9.6元的价格融了100万元的海通证券,3天后以8.5元的价格卖出,赚了10万元。

    11月,被曝出塑化剂超标的酒鬼酒连累了整个白酒行业,券商板块“齐跳水”。而当月,融券余额比上月增长了6.68亿元,达到23.92亿元的新高,环比增长首次超过融资。

    在下跌过程中,类似的机会仿佛俯拾皆是,但真正能做空获益的投资者少之又少。

    王平是一位职业股民,2011年9月他开了融资融券的账户。

    酒鬼酒事件的几天里,跌幅最大的酒鬼酒并不是融券标的,王平只好选择茅台和洋河,但这两个品种只有一天一个点的波动,并不适合短期做空。一个事件下来,王平并没有赚到钱。理财顾问吴明也坦言,他接触到的客户,对融券摸不着头绪的占了大多数。

    更让王平苦恼的是,看到哪只股票在下跌,刚打算融券,发现券池里已经没有券。就在确认的瞬间,券被别人抢跑了。很多时候,王平不得不同时在几个券商库里找券。王平说:“抢券绝对是个技术活。”

    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融券首先要支付9个点的利息成本,而且只能以高于现在的价格挂单,不能直接砸单。这就好比涨停板,大家都想买,但是没人能买到。先制造事件,再通过融券的方式做空获利,无异于担着卖白粉的风险,赚着卖面粉的钱。

    这也是吴明收到最多的反馈意见。他只能安慰客户,“转融券出台之后,券就源源不断地来了。”这一悬在A股头上的靴子还没有落地的时间表。

    11月以来,通过融券获利的消息频出,一些人将融券视为做空的幕后黑手。不过,通过监测多次事件可以发现,虽然当天及之后一天融券卖出量成倍增长,但观察事件前的一个星期内融券余额和卖出量,并没有明显的囤券迹象。

    胡晓如此判断:“既然很多板块都出现了黑天鹅事件,很难说是布局,充其量只能说是反应够快。”

    目前,只有进入沪深300的股票才能成为融券标的,其中多为银行、保险、地产、券商股。即便将标的开放,券商配置券的结构,往往根据某只股票的券种进行配置,以酒鬼酒为例,在整个指数中的比例只有万分之一,对应每个券商可能只有几千股或者几万股,要去融券,量也极为有限。

    截至11月30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771.38亿元,两市流通市值为15.624万亿元,占比不到0.5%,其中融券只占到融资的5%左右。多位金融工程研究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融资融券绝非A股下跌的主因。

    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

    大跌的钟声,早已在机构的预料之中。

    在整个市场,2000点告破之后,恐慌蔓延。但是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这一天早在预料之中。

    蔡洪平是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11月27日这天他过得异常平静。股市收盘后的分析会,没有人觉得“跌穿2000点”有何特别,“市场一直都这么弱了,还差这几十点吗?”

    事实上,丧钟敲响早在他们预料之中。

    “A股目前最大的做空力量,其实是解禁限售股。特别是像2006、2007年股改获得利益,解禁的股东,手上股票的成本都是一块钱,甚至是负的。对他们而言,不计成本的卖股票是最佳选择。”一位券商高管说。

    这是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后遗症”,每次解禁潮都会对市场带来极大压力。而2012年12月,A股将迎来2011年9月以来最大一波“大小非”解禁潮。限售股解禁市值约为1809亿元,比11月份增加六成。2013年全年大小非解禁市值达2.1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56%。

    雪上加霜的是,IPO的重新开闸也吓坏了投资者——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排队在证监会审核的企业共有780余家,其中过会待发的便达40余家,仅这40余家融资总额便近300亿元。

    这些即将发生的“抽血”,偏偏发生在股市已经大量失血之时。

    如果要形容此时A股的存量资金状况,只有一个字最合适——“紧”。小股民们连打新股的动力都消失了,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新增资金很少,而存量资金在不断被消耗。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显示当前全市场保证金余额大约为5200亿元左右,再次创下年内新低。”

    而临近年关,市场资金面更加吃紧——银行存款考核,基金赎回压力……这些情况更是生生逼退不少公募和私募资金。壹私募网研究中心对62家主流阳光私募公司的仓位调研显示,55家私募的仓位在五成以下,其中35家仓位在30%以下,仅有7家仓位高于50%。

    11月份以来,共有8只阳光私募清盘,其中两只为被迫清盘。与此同时,还有4只阳光私募徘徊在“生死线”上,西安信托·龙腾9期等产品因为净值跌破警戒线,而将由全体受益人大会决定产品的去留。

    “除了主动做空的力量,也有被动型的。公募私募发行的产品通常有净值0.85的止损线限制。一旦触及,不得不清盘,这也形成了很重要的抛盘力量。”李德林说。

    机构普遍开始“用脚投票”。

    张欣是国元农业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投研副总监,正在密切考察资产管理市场的各类产品。10月底保险新政之后,险资可以购买基金、券商、银行、信托等公司发行的产品。

    在他新增的投资清单上,股票类产品被坚决地打上了叉。

    事实上,过去数月,针对险资、券商和基金公司的新政频出,看得出曾迫切希望借此推动机构投资者托市,挽回一点A股的跌势。

    在西方市场,保险资金向来是推动股市长期走牛的主力。例如,在美国,险资所占股市市值比例为1/4。但在A股,保险资金齐刷刷地“用脚投票”。一位人保公司资产管理部人士估算,人保、太保的股市持仓都不到资产的10%,新华保险占7%,平安保险大约12%。

    十八大前夕,证监会发力维稳,而保监会也接棒对险资进行“窗口指导”,保证期间险资不从二级市场净卖出。“但现在位置不敢买,只是观望。”上述人士说。

    在公募基金公司,蔡洪平所管理的股票类基金也成了最不受待见的产品,公司新发售的产品80%都是债券类,固定收益部员工增加到40人。

    不确定的未来

    “要是还走基建投资进而在房地产上维系的老路,要是链条还在转型没完成,市场跌了两年,也很难反转。”

    有人离场,也有人进场接盘。

    社保基金力撑A股。公开数据显示,社保基金第三季股市持仓,比上季度增加5.24%,创历史新高。不过,同时社保基金也减持在港上市的中资股,这被媒体评价称“换码味道甚浓”。

    另一机构投资者——QFII——进场抄底的消息也频繁见诸报端。

    9月下旬,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组团兵分四路,开赴美加、欧洲、韩日以及中东地区。这场第一次由中国官方出面的全球路演,目标是吸引更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

    “A股里面现在有些比H股还便宜的,比如两大保险公司,人寿和平安,几个铁路建设公司还有一些水泥行业的股票。”华尔街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说。

    公开数据显示,与前低1664点时相比,11月29日沪市大盘股价已低于前低1664点时股价,而小盘股仍高出37%。

    但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担忧不谋而合:经济不太景气、房地产泡沫、政府换届带来不稳定因素。而扭曲的发行和退市机制,则让所有人都担心A股正在成为一个超级“垃圾场”,层出不穷的上市公司恶劣造假给了投资者信心最大的打击。

    而IPO排队仍在持续。一位券商的高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监管层最近没有特别针对股市召开维稳会,但是针对新股发行“堰塞湖”的问题,询问过各家券商的观点。初步得到的消息是,不明确向市场释放是否停发新股的信号,但延缓审批速度,要求所有申报企业补充年报。

    “股市靠自身很难逆转这个颓势。”李德林说,投资者都在等待外部的“实际”刺激。

    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利好,寻找题材。

    2012年12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成为了最新的题材。在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的这次会议之后的第二天,12月5日,股市上涨冲破2000点,领涨板块是水泥、券商。

    不过,题材终究只是题材。股市的未来,仍然有赖于制度改革和实体经济的真实回暖。

    南方周末记者综合多家金融机构发布的2013年预测,发现绝大多数机构对现在至2013年二季度之前的行情依然看淡,“熊牛之界”、“熊途末路”,仍是报告中的高频词汇。

    这是因为,对制度改革与经济转型的担忧也一直延续。“要是还走基建投资进而在房地产上维系的老路,要是链条还在转型没完成,市场跌了两年,也很难反转。”私募人士赵建兴说。(南方周末)

    成交低迷僵尸股不断涌现背后深藏隐情

    在成交日趋低迷、指数迭创新低的A股市场,有一个“幽灵”在徘徊,那就是不断扩容的“僵尸股”群体。以昨日沪深两市收盘结果为例,在大盘整体成交额已有所回暖的背景下,名列当天“僵尸股”群体首位的ST中冠A仅仅成交了58.57万元。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以11月23日为基准,此前10个交易日内日均成交不足200万元的有52只个股,日均成交额不足500万元的个股多达425只。这类“僵尸股”中,既包括市值数亿元的创业板公司,亦涵盖市值逾百亿元的大盘股。

    进一步梳理可见,交投冷清的“僵尸股”并不都是绩差股,也有业绩稳健的绩优股。交易不活跃、投资者对其“敬而远之”的原因也较为复杂,涉及股权集中度高、公司内部纠纷、行业境况突变等,也可能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病因一:股权高度集中被人弃

    十大流通股东持股集中,其一旦采取“锁仓”操作,便直接降低了市场的成交热度

    在“僵尸股”群体中,持股集中度较高的个股占据了一定比重。

    统计显示,以11月23日为基准,此前十个交易日区间成交额最低的前60只个股中(期间合计最高成交额也不超过2121万元),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占整体流通股份比例超过40%的共有28家。以北化股份为例,公司目前已实现全流通,总股本为19789万股,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有14879万股,占比约75.19%。回看公司11月12日至23日区间日均成交额仅有153.9万元。与其类似,嘉麟杰、亚太股份等持股集中度较高的个股近期日均成交额也都在200万元以内,尽显低迷之势。

    此类“僵尸股”成交清淡的理由似乎并不难理解,因十大流通股东持股集中,其一旦采取“锁仓”操作,便直接降低了市场的成交热度。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因大盘连续下挫,上市公司股价大多出现了深度下跌,深套其中的中小投资者“鸵鸟心态”愈加明显,即放弃买卖操作任凭股价涨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这类个股“地量行情”的延续。

    另外,记者也注意到,在上述成交额排名较低的60只个股中,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居多,其中不乏业绩增长强劲的个股。如高盟新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达52.23%,动态市盈率仅20倍出头,但投资者的交易兴趣索然,近期日均成交额仅有百万元左右。

    对此,某券商策略分析师则向记者表达了另外一种观点。在他看来,当前市场人气极度低迷,一旦某只股票因某种利好出现反弹,限售解禁股东和深套其中的中小股东大多会采取逢高减持的战术。对于持股集中度高的股票而言,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持股犹如“定时炸弹”,一旦出现大笔抛售行为,新近买入的投资者势必被套。基于这一忧虑,外部投资者对于限售股已解禁或存解禁预期的个股(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个股)的投资十分谨慎、“警惕”,以规避潜在风险。

    该分析师所述的股东逢高砸盘现象的确存在,最新案例当属亚太药业。记者发现,从9月初到11月8日期间,该公司股票成交量一直在数百万元间徘徊。11月9日,亚太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尧根在11月6日、7日以自有资金增持了25.58万股公司股份,并制定了后续增持计划。受此消息提振,亚太药业股价随后连拉四根“阳线”,11月14日更是放量大涨逾9%。但据一位专业从事大宗交易的私募人士向记者透露,就在股票大涨后,亚太药业一位持股规模较大的股东遂有意借道大宗交易抛股,但该私募出于规避风险考虑,仅有意接下其中的一小部分。双方未谈拢之后,该股东索性在11月21日下午通过二级市场直接沽售。在其“带动”下,大批股份倾泻而出,直接导致亚太药业股价破位下跌,短短五个交易日重挫23.37%,前期追高买入的投资者可谓损失惨重。

    病因二:内部隐疾缠身遭人厌

    部分公司存在股权纠纷、业绩增长乏力、内控缺陷等隐疾,易被投资者“疏远”

    对于被边缘化的个股,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的理由各有不同。从基本面剖析,部分公司存在股权纠纷、业绩增长乏力、内控缺陷等隐疾,在市场持续震荡下行的背景下,更易被投资者“疏远”。

    比如,上市已满20年的S中纺机,最近几年主业不见起色,二级市场交易也相当低迷。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1月23日的前10个交易日,其日均成交额仅130万元。从基本面分析,S中纺机遭市场冷遇的重要原因,在于前两大股东之间旷日持久的股权纠纷。

    资料显示,S中纺机的股权纠纷始于2006年的一纸协议。根据协议,S中纺机原第二大股东太平洋集团拟受让原第一大股东南大高科、原第三大股东赛德清投资分别持有的1.04亿股(占总股本29%)和3214万股(占总股本的9%)股份。交易完成后,太平洋集团将成为S中纺机的控股股东。

    但此后不久,交易双方对簿公堂。更为离奇的是,上海市、江苏省法院针对该案作出了不同的判决,后在最高院的介入下“盖棺定论”,判决太平洋集团与南大高科之间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并继续履行。

    然而,太平洋集团、南大高科此后又接连陷入诉讼,所持S中纺机股份相继被法院冻结,双方股权纠纷旷日持久而一直未落定,导致南大高科所持股权至今未转至太平洋集团名下。S中纺机前两大股东的缠斗,严重拖累了公司的重组进程。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投资者自然唯恐“避之不及”,不敢轻易掺和。

    此外,重组方向不明朗、徘徊于退市边缘的ST公司也遭到投资者“排挤”。如从事钢材贸易的ST宝诚近年业绩低迷,2010年“宝能系”入主后迟迟不见重组动作。2009年至2011年,ST宝诚资不抵债,负债率分别为109.27%、114.79%、106.48%。更危急的是,根据今年5月正式实施的退市新规,上市公司最近两年年末净资产均为负数的,其股票应终止上市,这成为针对“保壳专业户”的一记重拳。在此背景下,ST宝诚于今年2月出炉定增方案,拟向控股股东钜盛华实业及傲诗伟杰发行60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约5.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定增完成后,公司净资产将由-2233.87万元变为5亿元左右,彻底扭转负资产的困境。

    不过,ST宝诚大股东的急救式输血,并不足以勾画出公司光明的未来,自然也难以吸引投资者。在本报统计区间内,ST宝诚的日均成交额仅为117万元。

    若从共性分析,业绩萎靡是“僵尸股”的一大重要特征。从统计区间内成交金额排名最低的前60家公司名单看,有41家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出现下滑。如创业板公司康耐特,在2010年上市首年业绩便大幅变脸,净利润同比下降25%;2011年度同比下滑40.3%;今年前三季度盈利仅38万元,同比骤跌95.7%。与之相应,康耐特上市以来股价缩水六成以上。在创业板整体被高估的背景下,其成交低迷不难理解。

    海得控制的业绩曲线与康耐特相似。2009年至2011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15%、27.3%、31.9%;今年前三季度更是亏损1797万元,同比下滑208%。再如新南洋,近几年每年盈利维持在数百万元,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录得亏损753万元。如此持续低迷的业绩表现,确实难以俘获投资者的“芳心”。

    病因三:行业环境恶化令人惧

    除了政策风向导致行业环境激变之外,部分主业“落伍”的老牌公司亦难获青睐

    从数据分析,前述60只“僵尸股”,散布于电气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高速公路等行业。究其原因,固然与股本结构等内因有关,但也与行业环境、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密不可分。

    譬如,公路收费政策的调整,触及公路运营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研报称,等级公路减免收费工作将是一个长期趋势。一方面,公路收费减免将长期影响相关公司的收入;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导致货车流量增速下滑,公路板块业绩增速将出现拐点。

    事实上,上述迹象已经显现。由于国庆节假日期间执行免费通行政策,粤高速A预计2012年度减少净利润1200万元,约占2011年度净利润的5.54%。再往前推,5月31日,广东省政府举行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及统一高速公路收费标准新闻发布会。根据该发布会的信息,粤高速A参、控股的多条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将作出调整,粤高速A估算2012年度净利润因此减少约3200万,占2011年度净利润的14.76%。

    仅此两项,就将“吞噬”粤高速A的净利润4400万元。在广东收费标准尚未调整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0.79%。

    从二级市场看,粤高速A截至11月23日前10个交易日的成交总额为1445.8万元,日均成交额不到145万元,与其总市值37亿元的“身价”极不般配。

    皖通高速、华北高速也是“同病相怜”。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华北高速周边路网通行费收入普遍下降;计重收费后单车费额,特别是货车单车费额大幅下降,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下滑了4.2%;皖通高速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滑坡9.58%,主要因货车流量下降及“绿色通道”车辆增加,导致通行费收入下降。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口径的10个交易日内,皖通高速、华北高速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72万元和190万元,而两家公司的市值分别约62亿元和30亿元。

    除了政策风向导致行业环境激变之外,部分主业“落伍”的老牌公司亦难获投资者青睐。最典型的是老牌电池生产商万里股份,该公司主营铅酸蓄电池,业绩状况一直不理想。从二级市场看,这家沪市公司交易极为清淡,被戏称为A股第一“蜗牛股”。

    众所周知,尽管铅酸蓄电池具有较高性价比,但由于环保治理等因素,其发展前景并不被看好,由此被贴上“夕阳产业”的标签。然而,去年10月万里股份推出的定向增发预案仍痴迷于铅酸电池——其拟向包括大股东在内的3家特定对象发行5560万股,募资7亿元用于3个项目。

    一波三折的是,今年7月,万里股份又修订了定增方案,由于原定认购对象雷鸣(天津)股权投资基金、贵州黔庄集团放弃认购,定增对象修改为包括大股东南方同正在内的不超过10名投资者。主业“落伍”于行业趋势,加之机构临阵撤退,投资者纷纷选择“绕道而行”。

    与万里股份相似,部分传统制造业公司易被投资者冷落。比如,由于下游需求持续下降,加之行业竞争加剧,标准股份主营的缝纫机产品销售低迷,今年前三季度亏损393万元;主业相似的方正电机前三季度盈利2058.78万元,但同比下滑了23.45%。在上证报资讯统计区间的10个交易日内,标准股份和方正电机的日均成交分别只有202万元、166万元。

    一位私募人士认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等各项成本上涨、融资成本高涨等多重因素,不断吞噬着传统制造业的盈利空间,此类个股缺乏想象空间。“资本市场喜欢故事,没有故事,业绩又不具爆发力的个股很难获得追捧。”

    后遗症:

    个股买卖“改道”大宗交易

    由于成交低迷,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公司股东拟通过大宗交易抛股的意向增多

    随着一些上市公司股票逐步被市场“边缘化”,惨淡的成交状况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便是个股走势的不稳定性加大,一笔小规模的买入、卖出即可对股价造成剧烈波动。

    如天兴仪表,公司股价11月26日以8.88元开盘后,随后一笔不足万元的买单即将其股价瞬间拉升了2.6个百分点,而该股当天成交额仅有66.5万元;日科化学当日表现亦是如此,早盘在被一笔近7万元的买单拉涨逾6个点后,因无人跟进,随后区区数千股抛单便又将股价砸至绿盘,交投人气之低迷可见一斑。

    面对“僵尸股”的地量成交表现,一些持股量较大且有意减持套现的上市公司股东遂被迫改道大宗交易市场。以新开源为例,其在11月20日和23日连续成交两笔大宗交易,单笔成交金额仅有350万元左右。但回看公司二级市场成交表现,近期单日成交额也多在300万元左右,行情低迷时甚至仅有100多万元。可以想象,如果相关股东将持股直接从二级市场“倾泻”,势必会对股价造成重大波动,而大宗交易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成交量、价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

    “由于近期市场成交低迷,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公司股东拟通过大宗交易抛股的意向愈加增多。”某位从事大宗交易买卖的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为了吸引买家认购,沽售方进行大宗交易时一般会以当日收盘价打九六、九七折来定价。受让条件看似优厚,但即便如此,私募们对是否参与接盘也十分谨慎,甚至干脆不参与。

    “原因很简单,尽管我们投资策略讲究'快进快出’,但根据过往交易经验,同样因为市场成交清淡,我们在接盘后第二天抛售时往往没有承接盘,最终不得不大幅杀跌离场,从而出现亏损。”上述私募人士无奈地表示。

    据了解,该位私募专门通过大宗交易做上市公司“大小限”、定增股东的减持接盘生意,尽管每笔交易都有一定的受让折价,但受累于成交低迷,该人士坦言“最近做十单要赔七、八单”。(上海证券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希腊股市上演“逆袭” 风险仍不可小觑
  • 外资提前布局中国股市 一天猛砸7.49亿美元
  • 年末资金宽裕 股市期待来年翻身
  • 中国股市或进一步下跌
  • 大盘暴跌股市缺血 融资功能日渐衰竭
  • 股市冷债市热 股票基金经理无奈转投固定收益
  • 六大缘由助股市企稳反弹 红色12月值得期待
  • 仓位稳中有升 QFII中国A股基金守望股市明天
  • 股市与基本面背离终将“纠错”
  • 评论:应彻底中断对股市的“托市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