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制造”声威再起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09-9-18 11:08:17  兰格钢铁
    曾经,“武字号”黯然失色;如今,奥运会上演绎“湖北制造”魅力。

    曾经,我们“喝珠江水,吃广东饼”;如今,雪花啤酒、福娃食品行销全国。

    曾经,东风汽车一“卡”独秀;如今,首款自主品牌轿车成功下线。

    过去一个甲子,“湖北制造”有过辉煌,也曾一度黯然。其沧桑巨变,浓缩着一个制造业大省由传统到现代、从弱小到强大的历史变迁。

    “武字号”重拾历史荣光

    “鸟巢”用的钢材,七成是武钢自主研发的高韧性抗震钢;

    惊艳世界的北京奥运开闭幕式舞台,武船包揽了中国画轴、九环地球等70多套核心设备……

    2008年夏季,北京奥运会上,以“武字号”为代表的“湖北制造”大放异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魅力。

    这是一份重拾的历史荣光。

    新中国成立初,“湖北制造”尽管有过“汉阳造”的自豪,可在当时,湖北就连汗衫、胶鞋,也要靠外地调入。

    新中国成立伊始,共和国缔造者将目光投向湖北,“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中,7项落子我省,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一批“武字号”由此拔地而起。

    此后,“武字号”开创了“湖北制造”30年的辉煌时期。它们和新中国其他新兴的工业项目一道,托起了新中国制造业的脊梁。

    当年,武重制造的4米数控双柱立车,甚至被誉为“共和国的当家设备”。

    当年,“红山花”电风扇、“莺歌”电视机、“荆江”热水瓶,畅销一时。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当我国结束长期的短缺经济,工业品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时,“武字号”如同其他老工业企业一样,患上“市场不适症”。“红山花”蔫了,“莺歌”哑了,“荷花”谢了,武重因产品质量问题,退货总值高达2亿多元……

    竞争迫使“湖北制造”反思。进入新世纪,经历改制、破产、下岗、重组的涅槃,“武字号”拍落尘土站起来,重新挺起自信的胸膛。

    武钢的硅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品种、技术与规模稳居国内冶金行业首位。其中,30个专用钢种为国内独家生产,耐火耐候钢等为全球独家生产。

    武重狠抓新产品开发,机床出口在印、俄、德、加、日、土耳其等多国市场实现了“零”的突破。“世界第一跨”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无不闪动着武船制造的身影。“红金龙”卷烟、“猫人”内衣、“金凰”珠宝、“红人”服饰……一批新的“武汉制造”跻身中国名牌,与“武钢”冷轧硅钢片、“武重”镗铣床一起,重铸“武字号”的历史荣光。

    跨国合作再造湖北工业巨子

    2009年,湖北汽车制造写下亮丽一笔。

    7月,东风公司第一款自主品牌乘用车——风神S30下线,40天销出5000台。

    8月,东风本田“思铂睿”下线,终结了汉产轿车无高端车的历史。

    几乎同时,东风旗下5款乘用车品牌创下月销量过万辆的记录。消息一出,“东风汽车”股票一度接近涨停。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萧瑟背景下,这张成绩单,更显含金量。

    难以想象,这家奠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新中国汽车巨子,只能制造卡车。

    难以想象,就在1998年,东风公司已累计亏损5亿多元,甚至连续几个月欠发职工基本工资。

    艰难形势下,东风公司大胆选择了一条发展之路: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升管理,对主业进行国际化重组。

    2002年,东风参股悦达起亚公司;

    同年,神龙公司引进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两个品牌;

    次年,“牵手”本田,“联姻”日产,完成了迄今为止我国汽车工业最大的跨国合作。

    至此,东风公司的对外合作,提升到全面的、长期的整体战略合作层次,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2008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第20位,名列中国制造业第5名。

    合资合作积累起来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产生溢出效应: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下线,新能源汽车开发如火如荼。东风,已具备比肩世界汽车巨头的技术水平。其开放视野,高位嫁接,为“湖北制造”刻下崭新烙印,引领内地企业的国际化新潮流。

    1999年,华新水泥与全球最大水泥制造商之一的瑞士豪西蒙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迈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

    2007年,武锅联姻阿尔斯通,成为其全球最大的电站锅炉制造基地。

    同年,长动与西门子合资,组建亚洲最大的汽轮机制造基地。

    武船联手美国JRM公司,驶出内陆,在青岛海西湾建立船舶生产基地;武重牵手德国海瑞克,进军盾构机市场。

    开放引进、跨国合作,“湖北制造”走出一片新天地。

    光谷重新定义“湖北制造”

    屏幕上显示一张报纸,手指滑动就能翻页;轻点图片,图片竟然“动”了,变成电视新闻;随便在屏幕上写下几句乐谱,就会变成音乐。

    这就是“武汉·中国光谷”生产的“神奇”数字板。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来此视察,亲身体验后,当即写下“要有自主知识产权”8个大字。

    这种超大屏幕智能数字板,由武汉全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刚刚获得两项美国专利,结束了我国在世界显示技术的核心领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历史。

    还是光谷,当全球电子制造业一片萧条时,这里的LED产业逆市增长,产值有望超过20亿元。

    仍是光谷,今年月均保持25%以上的增长,成为全省应对金融危机保发展亮度最高的地区。

    是什么让“光谷制造”拥有如此的魔力?回答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建设光谷,最初的背景是:湖北工业结构偏重;如果国际市场萎缩、重工业遇冷,湖北经济就会“感冒”。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省开始产业结构调整,以东湖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0年过去了,当初的选择,如今已产生“一石二鸟”的效果。

    在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的带动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昂首进入千亿元俱乐部。

    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光谷专利申请量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专利授权率70%。目前,高新区已拥有专利近2万件,高新区企业提出的4项技术标准,被批准为国际标准。

    这就是自主创新的魔力,这就是光谷的魅力。在其牵引下,“湖北制造”正告别只能靠“描红”式的模仿求生存的窘境,一步步迈向“湖北创造”的新境界。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兰格山东频道 钢结构频道 炉料频道 隆重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江苏大丰打造国内最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 泰州市装备制造业六大领域受益
  • 中国8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
  • 堪萨斯城联邦9月份制造业指数为16
  • 俄最大汽车制造商宣布裁员2.76万人
  • 2010-2020年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预测
  • 2010-2020年四川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预测
  • 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达28%
  • 晋江装备制造基地管委会:规划台湾机电园
  • 2012年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2600亿元

  •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