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一个小钢贸企业的生存之道

      --——访天津市文旭金属材料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东旭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0-11 8:52:19  兰格钢铁 杨乐
    他们是中国钢贸行业无数小老板中普普通通的一位,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波澜壮阔的创业经历,但就是这样一群平凡的人撑起了中国钢铁流通行业的半壁江山;他们的企业规模虽然并不大,但同样凝聚了企业家无数的心血,记载着他们为理想和信念奋斗的足迹,他们承受了比大企业更多的艰辛和磨难。陈东旭,天津市文旭金属材料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东旭,天津钢材流通市场诸多中小钢贸商中的杰出代表,听听他讲述一个中小钢贸企业的生存之道。

    被逼上创业路

    陈东旭,辽宁凌源人,1990年进入凌源钢铁集团,成为了一名车间技术工人,后来因为一次工作事故而无法继续从事车间的繁重工作,又恰逢公司缺少会计人才,通过严格考试他在电大完成了会计的课程,成为了凌钢一名会计师,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2001年被派往北京办事处工作。据陈东旭以前的领导和同事反映,他工作细致勤恳,凡是经他手的账目从没出现过任何问题。

    虽然工作还出色,但现实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由于他在北京工作,长时间和家人分离,而依靠当时的能力想买房子把他们接来同住是很困难的。摆在自己眼前两条路,要么回凌源,要么自己创业赚钱尽快把他们接过来。陈东旭说,“当时也挺矛盾的,凌钢虽然是国企,工作稳定,但收入相对有限;自己创业,机会会大一点,但存在太多的未知和风险。”正当他权衡利弊之时,一个做钢贸生意的朋友向他提出了合作的邀请,让他下定了决心。2006年,陈东旭辞职,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凌钢,加盟朋友的公司,在那里,陈旭东更多的接触到了钢材现货市场,学到了很多市场和管理经验,加上此前在凌钢工作多年的经验,他工作起来很快就得心应手。2007年,陈东旭在天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天津市文旭金属材料销售有限公司,迈上了创业的道路。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周转资金短缺是最大的困难。仅仅几十万的启动资金,还大部分都是借来的,面对每年十几万的运营成本,又赶上当时的市场行情很不好,07年2月份整整一个月公司没接到任何一张订单,陈东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陈东旭坦言当时压力很大,“但我告诉自己,着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要坚持下去,没有退路。”卸下了心中的压力,秉承着凌钢人:诚信、合作、双赢”的经营理念,他开始以最积极的心态去拓展业务,经营企业,慢慢的市场行情开始复苏,生意也好转起来,各项业务都走上正轨。

    关注二线钢厂的价格变化

    陈东旭说,经营文旭这样一家小企业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特别是资源供应渠道,否则市场就是无情的陷阱把人吞没。根据他的经验,多关注二线钢厂的价格变化将有益于行情的把握。陈东旭介绍,钢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上市的大钢厂可看做一线钢厂,中、小型钢厂是二线钢厂,而一些调坯轧材厂只能称为三线钢厂。在钢市行情不好的时候,往往一线钢厂资金运作情况仍然能保持正常,没有压力,他们的价格自然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即使做出调整也是象征性的,极少出现大幅调价;而三线小钢厂因为实力有限,不自产钢坯,钢坯全是从一线钢厂买来的,当钢坯的价格反比成品材市场价格还要高时,他们就失去了利润空间,生产一吨亏一吨,只能停工,这样的话资源供应也不稳定;而二线钢厂虽然没有一线钢厂那样雄厚的资金实力,但实力也不像三线钢厂那样弱,他们能自己冶炼钢坯,能够控制自己的生产成本,因此,常常会根据行情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集中体现在出厂价上,近两年从三线钢厂发展起来的二线钢厂的产品,往往会在行情回落时通过价格竞争的手段来占领市场份额,“因此,中、小钢贸企业应注意关注二线钢厂的价格变化。”陈东旭说。

    小企业该如何度过危机

    钢材市场上这些灿若繁星的中小企业,在表面光鲜的背后,其实承受了常人意想不到的压力,特别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2008年下半年钢材行业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冷的“寒冬”,面临最大冲击的就是文旭这样的小企业。“但是只要做好充分的过冬准备,我们是不会轻易被市场淘汰的。”陈东旭自信地说。他认为,大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可以用强大的资金实力度过难关;而小企业也并不是全无任何抵抗能力,“我们可以用自己有限的资金,用其他许多方式同样可以安全度过。比方说,加快企业的现金流动,资金量少,快速的流动就更为容易,从高频率的流动中赢取利润。另外,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守阵地,而不是一味担心自己被市场洗牌。虽然小企业,规模小、人手少,但是我们的各项运营成本也低,风险就相对小很多。比如我们在钢市行情好的时候,可以随意在各个钢市里设立门店,一旦遇上行情不好,也完全可以根据门店的经营情况,撤掉一些业绩不好的店,降低运营成本。”陈东旭说,“当然,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中小企业因该从中总结经验,把市场的压力转变为动力,以创新理念为导向,发掘新客户群体,适当进行相应的产业升级,久而久之,企业就会慢慢的发展壮大起来。”

    能够驾驶文旭这样一页小舟在钢材市场的浪潮中搏击风浪,陈东旭靠的是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以及自己平时潜心钻研和虚心学习。他说,这是钢铁人特别是中小钢贸商身上普遍具备的品质和意志。时至今天,他依然时刻关心时政新闻,关心国家相关政策动态,练就了敏锐的市场触觉和精准的行情判断能力。虽然文旭公司现在规模还不大,但谁又敢保证在不久的未来,陈东旭不能在行业中有所成就,干出一番大事业呢?我们相信文旭金属正如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定能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