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造船业将由“小散弱”向“新特优”转变。
“我省正逐步成为环渤海船舶工业基地和世界造船“金三角”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省船舶企业手持海洋平台订单13座,各类工程船舶订单50余艘,总量在1000万载重吨以上,工期已经排到了3年以后。”24日,山东省国防科工办船舶工业管理处调研员董文照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央企正频频将投资的触角伸向山东造船。
据董文照介绍,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山东造船业不断成长壮大。“十一五”期间,我省造船业累计完成投资500多亿元,一批造船及配套项目开工并形成产能。
目前,山东已建成5万吨级以上各类船坞船台20座,其中,50万吨级船坞1座,30万吨级船坞5座,形成船舶600万载重吨、海洋平台10座的生产能力,分别是2005年的3.3倍、5倍。
青岛、烟台、威海“三大造船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青岛、威海均被命名为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青岛开发区、即墨市、烟台开发区、蓬莱市、威海开发区、荣成市“6个船舶工业聚集区”成长迅速,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去年,三大基地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占全省的63%;实现造船完工量294万载重吨,占全省的98%。
董文照说,“近年来,我省造船行业战略重组明显加快。韩国三星、大宇造船落户山东,民企也开始投资山东造船业。中集集团、中海油、中石油、中航集团、中船重工等央企纷纷兼并重组山东造船企业。”
据介绍,近期中航集团重组了威海船厂,河北建龙钢铁重组了青岛船厂。此前,山东海岳进出口有限公司、日照造船厂等重组山东华海船业有限公司,产能明显增强。中集集团并购控股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大大加速了我省在海洋油气装备领域的发展步伐。其中,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大宇造船(山东)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等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中海油(青岛)、蓬莱巨涛、北海重工、中集来福士等骨干企业上市发展,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董文照表示,“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造船业将由“小散弱”向“新特优”转变。山东将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其打造成为全省船舶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造船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培育打造2-3家过百亿的船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