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产商正掀起一场债券融资的浪潮,准备好弹药以部署其内地项目。“粗略估计,今年以来,港资大型地产商的发债规模已接近50亿美元。”高盛近期一份报告显示,最近香港地产商发债融资的年利率在3.3%至5.4%之间。
2月21日,香港地产商恒基兆业(0012.HK)发出公告称,已就2017年到期的4亿美元4.75%债券,向港交所申请上市及买卖,并于2月23日上市,此为去年定下发行30亿美元中期票据计划的一部分。
此外,太古股份有限公司(0019.HK)将发行3亿美元10年期美元债券。新鸿基地产(0016.HK)也计划发行2亿美元债券,债券到期日为2022年,此为集团50亿美元债券工具发行计划的一部分。
“香港地产商需要分散其借钱渠道。”美银美林香港及中国房地产研究部主管魏志鸿告诉本报记者,港资房企发债募得的资金,除一部分用作偿还到期债务外,大部分将用作拓宽业务范围,目前,低迷的内地楼市可能会成为其重要部署之一。
低息发债备“弹药”
年初向来都是亚洲市场融资窗口期开启的良机,这一次受宠的是美元债券。
2012年,首先着手发债的是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0013.HK)。1月初,该公司宣布发行5亿美元5年期,以及10亿美元10年期美元债券。由于认购情况良好,和记黄埔于2月初宣布,将在发行上述15亿美元债券的基础上增发不超过10亿美元。两次发行的票据息率分别为同年期美国国库债券息率加265个基点及300个基点。该次发行也实现了和记黄埔有史以来的最低票面利息和债券收益率定价。
此后,包括新鸿基地产、九龙仓集团、新世界地产以及南丰集团等香港各大地产商纷纷加入发美债融资的行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大港资房企发行的美债期限多为5年期或10年期,收益率多为同年期美国国库债券息率加250个基点至400个基点。
“香港银行的流动性趋紧和美债收益率的下降,是港资企业均发美债的主要原因。”魏志鸿指出,即便对于大型房地产商,目前香港银行业对贷款也非常谨慎,贷款年期大多已下降至3年及以下,贷款难度也有所上升。
巴克莱资本近期一份报告指出,在香港的欧洲银行的未偿贷款额约800亿美元,相当于香港银行体系总借款的12%,不少欧洲银行已逐渐减少在香港银团贷款市场的参与度。目前,香港企业的贷款息差相当于银行同业拆息(HIBOR)加321至483个基点。金管局数字也显示,香港今年1月份的银行同业拆息录得显著上升,其中1个月期拆息从去年底的0.24%上涨至0.45%,12个月期拆息从去年底的0.75%上涨1%。
在银行贷款成本不断攀升的同时,美债收益率却呈现下跌的趋势。Wind数据显示,5年期美国国库债券息率从去年12月30日的0.83%下降至今年2月2日的0.71%。截至2月22日,5年期美国国库债券息率缓慢回升为0.88%。
“香港房企在抓住低息机遇补充资金,这些资金未必立即启动。”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员告诉本报记者,一些负债较高的房企以及一些有庞大资本支出计划的企业会成为这股潮流中踊跃参与者。
瞄准内地房产市场
面对内地中小房企资金短缺,楼市低迷的状况,不少港资及外资房企正伺机一手发债,一手投资内地房产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港企在内地市场的投入超过200亿元。其中,和记黄埔、九龙仓集团(0004.HK)、恒隆地产(0101.HK)、嘉里建设等地产商成为在内地拿地最活跃的几家港企。这种现象延续至2012年初。
九龙仓集团于今年1月30日抛出了发行5年期4亿美元的债券融资计划,由于需求庞大,随后将融资计划提升至6亿美元。2月15日,九龙仓集团发布公告称,已与招商地产以23.7亿元的价格联手竞得北京的两幅地块,九龙仓与招商地产集团将按各占五成所有权的比例,共同在相关地块开发住宅物业。
同样于近期发放美债的新鸿基地产与恒基兆业亦马不停蹄布局内地市场。2月10日,恒基兆业旗下一家内地公司将广州的“岭南之门”地标建筑项目收入囊中,该项目的总投资达25亿元。2月12日,广州市规划局宣布,新鸿基地产拥有80%股权的广州宏城广场综合改造工程规划已于1月底获批。
另外,2月22日,凯德商用(6813.HK)的总裁林明志也表示,公司早前在新加坡发售的债券融资约5亿新元,估计近一半会用于内地投资。“低负债率与融资便利是港资企业的优势。”上述房地产行业分析师指出。据统计,2007~2009年间,内地房企海外发债息率保持在5%左右,2010年上升至8%~10%,而2011年则普遍飙升至13%~15%。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内地上市房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1.28%,而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6%。同期,香港的四大房地产商(和记黄埔、新鸿基地产、新世界发展及恒基兆业)的资本负债比率均只有20%左右。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