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成本高企,下游需求疲软,前后夹击下的钢铁企业已完全进入微利时代。在市场倒逼行业的形势下,钢铁企业开源节流,在大力内控企业经营成本时,力图在号称“第三利润源”的物流环节上有所突破,一个钢铁大物流正呼之欲出。
然而,面对现有钢铁物流园区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专家指出必须要走出传统的流通观念,发展现代物流,促成产业链各环节从工商博弈向工商合作的转变,这样才能实现钢铁大物流的局面。
微利时代到来掘金物流深挖利润源
“中国的钢铁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16日在江苏张家港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钢铁制造及物流研讨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直言不讳地表示,粗钢产能释放加速,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利润总额大幅下降,行业运行困难加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则表示,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为了应对当前的市场变化,在控制成本上下足了功夫,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面对现在复杂的经济形势,这些努力的效果并不明显。钢铁企业要开发新的利润源,物流环节首当其冲。
物流管理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能有效降低在企业成本中占相当比例的物流费用,就等于提高了企业的利润。
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物流量很大,目前中国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8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3%,而先进国家的物流总费用占其GDP比重在10%以下。
按照我国2011年粗钢产量1:5的物流量计算,我国钢铁物流总量在35亿吨左右。
“当前,中国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依然占钢铁行业运营成本的11.2%,是日本的两倍。”张长富说,在钢铁行业效益低下的情况下,钢铁物流成本问题更加突出,运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钢铁消费量下降,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而钢铁生产既然是物流资源的最大生产地,向物流要效益顺理成章。
钢铁物流园饥饱参半三大问题有待解决
事实上,我国钢铁物流产业发展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机制向完全放开经营自由流通的市场机制转变。整体上看不外乎“吃差价、搬砖头”的买卖贸易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单纯买卖性质的服务已走到尽头。”中国物流及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黎明表示。
整体看,我国钢铁物流市场呈现出“散、乱、差”三个特点,主要钢铁物流环节都是通过现货批发市场完成,而这些现货批发市场分布零散,规模小,经营管理参差不齐,骗贷、套贷事件屡有发生。而2008年以后,国内物流园区建设掀起了热潮。据张长富介绍,目前在建和待建的钢铁物流园已超过百家,从规划看,多数都是要做成集钢材仓储、加工配送、钢材交易、钢材集散、电子商务、银行信贷等多功能一体化的钢铁物流园区,从目前国内已有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钢铁园区的效果上看,成功者寡,半饥半饱的多,失败的例子也有。”张长富指出。
专家认为,从全国物流园区发展主要问题看,首先,宏观上没有整体规划,没有考虑经济总量,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无差异化竞争形成物流园区遍地开花的局面。其次,具体物流园区项目战略定位不明确,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发展目标和方向不清晰,导致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与市场脱节,与专业脱节。再次,物流园区的资源整合不够,运营能力不高,缺乏创新商业模式等。
张长富认为,钢铁物流园建设既要有准确的战略定位,统筹规划,发挥区域优势,又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特别要重视建立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机制体制,要总结已有的经验和教训,提升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新华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