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增“驰”步伐越来越快。记者昨日从武汉市工商局获悉,2012年,我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7件,年认定数增长143%,增幅为历年之最。目前,武汉市共有41个驰名商标。
驰名商标,是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根据企业的申请,官方认定的一种商标类型,在中国国内为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不仅局限于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申请注册或者使用时,都将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实施商标战略的重要工作目标,至“十二五”期末,我市驰名商标将达到80件。
多管齐下造更多金字招牌
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截至目前,我市驰名商标分布在多个行业及领域,包括制造业、食品、服务、服装等多个行业。据市工商局商广处处长周平介绍,“近两年,我市获驰名商标的企业在行业上的分布越来越广,从传统的制造业向其他行业辐射”。
17件新增商标里,“鄂洪山菜薹”成为我市首件地理标志驰名商标,“今古传奇”获取我市文化产业驰名商标的首例。而2011年获得驰名商标的“东湖宾馆”和“周黑鸭”,分别填补了我市服务业、食品加工行业驰名商标的空白。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近两年,食品类企业集中出现了一批驰名商标,如“福达坊”、“汉口精武”、“大桥”等。
成“火箭助推器”
“驰名商标的认定,不仅能更好地保护企业品牌,还能带来不小的附加值,尤其是企业的品牌价值得到明显提升。”市工商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马应龙(600993)”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五年时间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名中上升了27位,品牌价值增长了200%;驰名商标“周黑鸭”获我省首例过亿元融资,实现商标价值的有效提升。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数字,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价值。”据工商人员介绍,一家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透露,企业属中小企业,虽然在行业内技术拔尖,但没拿到驰名商标认定前,与一些“大块头”公司接触时,不怎么受待见。获得认定后,对方“认”这个牌子,双方很快顺利接触上了,下一步可能还有合作的机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促进企业自身发展,驰名商标还能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
去年,武汉红人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获得一件服装类的驰名商标。集团办主任闫宝强告诉记者,驰名商标的认定对汉派服装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现在红人衣服到外地去,别人一看武汉'红人’就想买,汉派服装就打出了牌子,别人能知道武汉也有好的女装品牌。”
这种推动作用自然影响到行业内其他企业,据市工商商广处办事人员介绍,今年武汉又有三四家服装企业准备申报驰名商标。
待挖“宝藏”至少上百
武汉还能发掘多少驰名商标?工商部门表示很乐观,“至少有上百件可能申报成功。”目前我市有湖北省著名商标300件,武汉市著名商标700多件,这些商标都有较大影响力,且其各项经济指标、销售情况等排名都处在各行业前列,它们都是可待开发的“宝藏”。
近两年,武汉不断加快商标的创建、培育工作,一方面相继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辅导和宣传。2011年,我市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商标战略实施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大相关行业的商标培育力度,实现商标战略中期目标:“十二五”末,市著名商标达800件,省著名商标达500件,驰名商标达80件。
同时,还加大对驰名商标的奖励。目前,一个申报成功的企业,至少可获得150万奖金,包括省政府奖励50万,市政府奖励100万。除此外,还有区级奖励,如东湖高新(600133)技术开发区,对“创驰”成功的企业奖励100万,去年该区两企业就成功领走250万重奖。
周平透露,2012年的认定工作刚结束,武汉就又有一批企业已“蓄势待发”,“在今年的创驰工作中,武汉有望在生物医药、物流等行业领域有所突破。”
[专家建言]
“提升品牌价值,'创驰’不是惟一的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开忠指出,目前,国内企业和市场对驰名商标的认识有误解,“事实上,驰名商标是一种保护商标的手段,它的认定是被动认定的,即商标所有人认为自己的商标受到类似、近似、复制等商标的不法侵害时,才可申请。它是在《商标法》以外补充,其设置的真正目的是为获得有关法律赋予的扩大保护的权利。”
在驰名商标的申报过程中,公众对商标的认知度、商标的使用时间以及商标的主要商品近三年的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等,均是重点考查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多能反映出商标及品牌的价值,因而造成市场和企业的误解。
吴开忠透露,目前,我国正在修订新的《商标法》,在驰名商标一项上或将有所调整。他认为,从驰名商标设立的根本目的来看,它不应成为企业宣传的工具,而应是企业、品牌进行商标保护的有力手段。
他建议,企业要大力创建国家名牌、品牌,争创省、市著名商标,提升企业和品牌的价值。同时,相关企业也要学会利用驰名商标,来保护自己的品牌和商标。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从“硬件”上推动品牌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