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日本政府叫停了一只英国对冲基金对日企股票的增持行为,理由是“可能对维持公共秩序造成妨碍”,这是日本第一次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海外投资。 这只名为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TCI)的英国基金计划加大对日本电源开发株式会社(Electric Power Development Co.,Ltd.,J-POWER,东京交易所代码:9513,下称电源开发)的投资,目前TCI是电源开发第一大股东,拥有9.9%的股权。 电源开发是日本最大的电力设备批发商,目前拥有59所水力发电站和8所火力发电站。2004年10月6日,电源开发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截止至4月18日,该股票市值为6013.16亿日元。2008年第一季度以来,该股票持续下跌,从最高价4300日元左右,跌至18日的3610日元。 之前TCI曾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请,称希望将在电源开发的持股比例提高至20%。但该申请没有得到批准。日本政府认为,TCI的短期投资会阻碍电源开发20-30年的稳定经营,决定限制增持。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虽然反对对冲基金追加投资,但向他国的主权基金却频抛绣球。日本投资界也希望,主权基金能买进更多的日本资产,以便帮助日本股市重振旗鼓。 偏好主权基金 近一年来,海外投资者对日本股票的抛售,导致了日本股市的大幅下跌。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日经225指数累计跌幅18%,这一幅度不仅超出世界其他许多主要市场,也是该指数从1990年以来同期最差表现。日本主板市场的股票市值在今年第一季度缩水达159万亿日元(1.6万亿美元),为自1989年3月以来最大季度跌幅。 同样在这一季度,根据美国专业基金研究机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截止到3月28日的统计显示,海外资金撤出日本市场金额累计达61.35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同期流失资金35%。 一方面,希望吸收更多资本加大对日投资;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外资对本土企业太多干预。在这一心态下,相对于行事犀利、插手公司管理的对冲基金,日本企业希望得到主权财富基金的青睐,一般来说,它们更加温和,不会对企业运作指手画脚。 近两年来,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完成数起对日本企业的投资与收购。 去年9月,阿布扎比政府控股国际石油投资公司(International Petroleum Investment Company,简称IPIC)以7.8亿美元收购了日本第四大炼油商Cosmo Oil 20.85%股份。IPIC负责为阿布扎比政府投资与石油有关的项目,资产规模占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名列第一。 而受次贷危机影响,日本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下降,这也吸引了外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关注。 今年2月份,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斥资770亿日元(7.23亿美元),从摩根士丹利手中买下日本东京威斯汀酒店(Westin Tokyo),GIC在日本的投资还包括对福冈市的一座地标娱乐城海鹰城(Hawks Town)的收购,它还买入了不动产投资信托公司日本优等房地产投资公司(Japan Prime Realty Investment Corp.)5%的股份。 渴求更多投资 现在,日本投资界希望主权财富基金能更多的买进日本资产。 大和证券SMBC和野村证券已分别成立了专门团队,致力于吸引外国政府下属的投资机构增加对日本企业的投资;而旭硝子公司(Asahi Glass)和三菱重工业(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等大公司近期均开始派人前往中东国家寻找投资方。 “为了避免经济衰退,政府需要尽快制定有关措施以稳定金融市场,包括引入海外的公共基金。”大和总研高级经济学家熊谷亮丸分析称。 在4月的最新一期研究报告中,他总结出当前五大对日本经济造成影响的因素,即次贷风波、美国滞胀、失败的住房投资策略、日元贬值以及原油价格的变化。他认为引入外来资本有助于改善上述因素导致的经济衰退现状。 今年2月,日本金融大臣渡边喜美在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西庆会晤后表示,“我很确定他来日本是因为他们对投资日本感兴趣,因此我对他说,我们非常乐见其成。” 与此同时,日本是否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财富基金还在激烈讨论中。 截止到3月底,日本外汇储备已创下历史新高,超过1万亿美元。执政的自民党于今年2月成立专项小组探讨建立财富基金事宜,希望通过高回报率的境外投资来改善国内经济状况。但这一主张遭到资金管理部门日本财务省的拒绝。 目前,日本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具有较高安全性但回报率低的美国国债,截止到2008年1月,日本的外汇储备中,8445亿美元为证券,1240亿美元为存款;其余部分为IMF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以及黄金储备。2月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针对外汇储备发表讲话称,“对公共财富进行积极管理存在相当高的风险,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研究。”他认为日本的情况不同于那些已经建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他们或者有着丰富的石油储备或者有着良好的财政盈余,而这两者日本都不具备。(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