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储量900亿桶 北极控制权争夺或加剧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08-7-25 9:19:00  兰格钢铁
    北京时间24日凌晨,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了一份关于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调查报告,这也许将再次掀起各国对“平静的北极”的疯狂争夺。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报告认为,北极拥有相当于世界未探明储量13%的石油,以及与俄罗斯已知全部储量相当的天然气。

    美国地质勘探局能源计划项目协调员布伦达·皮尔斯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子邮件采访时表示,美国地质勘探局是一个科学组织,这份报告并不意味着美国将开始开采这些资源。

    北极圈附近国家虎视眈眈

    根据这份报告,北极圈内可利用石油储量预计为900亿桶,按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近9000万桶计算,可供全球使用近3年。另外,北极圈内未完全探明的、可获取的天然气储量估计为47万亿立方米。

    这些油气资源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约22%,其中石油占全世界储量的约13%,天然气占30%,液化天然气占20%。这些资源的84%分布在近海地区。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表态称:“辽阔的北极大陆架可能构成了最大一块尚未勘探的、可能找到地球上剩余石油的地区。”

    美国地质勘探局是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的下属机构,其不久前开展的环北极资源评估是美政府全球油气盆地评估项目的一部分。

    这份报告可能加剧北极圈附近国家对北极控制权的争夺。根据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因此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国际海域。

    由于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可能导致北极多数地区在夏季没有冰层覆盖,更加易于勘探,并且还可以打通自大西洋(600558,股吧)至太平洋(601099,股吧)的西北航道,因此今年开始俄罗斯、加拿大、挪威和丹麦都在收集证据,证明自己拥有对北极的开发权。这也吸引了一些国际石油巨头的兴趣,荷兰皇家壳牌集团曾表示过希望参加北极附近区域的能源开发。

    今年5月,丹麦在格陵兰岛的伊路利萨特召开北极圈5国峰会,邀请俄罗斯、美国、丹麦、挪威和加拿大参加,以期约束对北极的争夺。

    开发面临技术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沈骥如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采访时表示,北极资源丰富,但到底有多少储量,现在还没有明确,美国的估计也只能作为参考。

    沈骥如同时认为,北极的资源如果得到开采,可以缓解能源危机,但这种依赖矿藏能源的策略是不长远的,应该加速开发可替代能源。

    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北极能源丰富大家早就知道,这个报告的出台可能是为了给高企的国际油价施压。

    美国地质勘探局主管这次勘探研究的艾伦·梅瑞在官方给媒体的文件中表示,这里有巨大的储量,但并不会马上影响目前的能源供应或价格。还有很多更近更容易开发的资源没有开发。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北极的极端自然条件也让这一区域的开发困难重重。韩晓平表示,即使夏季具备条件,但时间也很短,冬季航道还会结冰。此外,冻土也有很多问题,开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皮尔斯则认为,北极地区是一个非常大的地区,很难作出简单概括,有的地方开采起来有技术困难,有的地方又会容易些。“目前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等地区已有勘探和生产。对北极开发已经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挑战仍然很大,尤其是近海地区。”皮尔斯说。

    200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开始公布世界石油评估,北极等人类很少涉足的地方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里具备丰富石油资源的潜质,但很少有相关的数据或评估。

    尽管此前美国地质勘探局持续数年对北极进行能源相关数据整理和收集,但此次是该局首次公布对北极进行调查的结果,该局也是美国唯一对可采油气资源提供公开评估的机构。国际能源组织和美国能源局此前均引用该局数据作为研究依据。(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兰格山东频道 钢结构频道 炉料频道 隆重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伊朗探明石油储量增加到1380亿桶
  • 神舟飞船降落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的新油田
  • 我国石油储量仅可采14年 能源结构亟待调整
  • 古巴发现200多亿桶石油储量 跃居世界能源大国
  • 石油储量900亿桶 北极控制权争夺或加剧
  • 石油储量900亿桶 北极控制权争夺或加剧
  • 伊朗石油部长表示:伊朗石油储量达到5000亿桶
  • 2007年中国新增探明石油储量12.11亿吨
  • 国际能源机构将修正全球石油储量预测
  • 俄罗斯07年发现44块油气田 勘明石油储量5.5亿吨

  •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