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中国CPI6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PPI同比连续三个月负增长。物价的下行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官方避谈通缩,但是通缩已出现一定苗头。
总体来说,中国目前“非典型通缩”表现出更多输入性特征。鉴于此,一旦海外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输入性通缩因素将迅速转变为通胀因素。彼时,通胀将卷土重来。
兵临城下的通缩
中国目前的“非典型通缩”输入性特征明显。第一,翘尾因素。由于2008年上半年物价飙升,使得CPI基数效应放大,这直接拉下了2009年各月物价读数。第二,直接联动关系。历史数据显示,中国PPI指数与CRB综合期货指数具有很好的联动性,一般CRB指数领先PPI指数两个月左右。数据显示,CRB综合期货指数从2008年7月初的历史最高点615.04点大幅下滑至2009年3月10日的347.47点,短短8个月内跌幅达到43.5%;受此影响,中国PPI在2008年8月创出10.06%的本轮通胀高点后连续7个月下滑至2009年2月份的负4.5%;PPI的下滑从源头上成为通缩的主要动力。第三,间接联动关系。这又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从PPI到CPI的传导。其次,由于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出口渠道不畅,使得众多商品出口转内销,国内商品供求关系将受到冲击,使得价格下滑。
输入性通缩是否发展成全面通缩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PPI走势将取决于海外经济复苏和国际商品价格,在美联储宣布购入美国长期国债计划之后,这一因素已得到一定缓解;第二,国内的通缩预期。通缩预期将在企业层面制约投资,在居民层面制约消费;在出口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如果通缩预期强化,我国经济增长保八将受到挑战。
若隐若现的通胀
鉴于通缩的输入性特征,当前物价走势极容易发生逆转。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通胀可能会卷土重来。
首先,美联储购入美国长期国债的计划将使得美元陷入贬值。在美联储宣布买入长债之后,美元大幅下挫,3月18日美元指数盘中一度下挫3.6%,创出历史盘中最大跌幅,收盘下跌2.68%。美元下跌根源在于市场对“债务货币化”的担忧,美国通过印钞票的策略来人为制造通胀,将使得美元陷入贬值通道。
其次,美国通胀预期和通缩形势已经大幅缓和。数据显示,美国TIPs利差已经止跌回升,通胀预期再起;同时,2009年2月,美国CPI环比上涨0.4%,PPI环比上涨0.1%,均保持了连续两月的正增长。这或许意味着全球通缩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第三,国际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开始走稳回升。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2008年12月19日触及32.40元的低点之后,震荡反弹至2009年3月18日的48.14元,上涨48.5%;CRB综合期货指数已经从2008年12月5日的阶段低点323.20点反弹至2009年2月18日的353.68点,涨幅达到9.43%。能源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止跌回升,可能通过进口渠道传导至我国上游产品价格,进而向下游传导。
第四,由于中国食品价格变化周期、全球干旱气候影响、政府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预计中国食品价格下降趋势将持续至2009年第二季度,并在第三季度进入上升周期。第五,货币信贷刺激的需求增加将提升物价水平。研究显示,一般M2增速领先CPI12个月,M1领先CPI6个月,鉴于我国2009年信贷额度将大幅高于往年,可以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增速可能已经见底,由此可以预期物价见底回升已为时不远。
兵临城下的是通缩,严阵以待必不容误;但经济运行往往如战场瞬息万变,通胀的身影已若隐若现;政策的前瞻性至关重要,但是要保八、保就业,恐怕两全其美有难度。(来源: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