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票市的西北面,有一个辽西小镇——宝国老镇,虽然小镇名不见经传,但是却因保国铁矿坐落于此而闻名。这里是凌钢的精品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铁矿选厂在这里!全国最大的磨机在这里!在全球经济危机来临之际,许多企业都在裁员,然而保国铁矿却笑傲江湖,他们不但新上了全国最大的选厂,而且还将镇里及周边的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
创造这个业绩的领导者就是毛凤海,一位在采矿行当里摸爬滚打了26年的“老铁”。
受命危难力挽狂澜
凌钢股份北票保国铁矿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北票市北部宝国老镇境内。距北票市47公里,有61公里准轨铁路与国铁骆驼营车站相接。该矿始建于1967年,是辽西地区唯一一座大型露天开采联合铁矿山,是凌钢公司主要的原料供应基地,矿山保有矿石储量9341.7万吨,矿山由铁蛋山、黑山、边家沟三个矿区构成,年处理矿石量230万吨,年生产铁精矿能力达60万吨至80万吨,铁精矿品位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现有在职职工近千人,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1983年,毛凤海从东北大学采矿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保国铁矿采矿车间任技术员,他从最基层干起,几年后,当上了车间主任。上世纪90年代,企业步履维艰,因经营不善,职工几乎全部放假。毛凤海受命于危难时刻。从1997年起,新一届班子励精图治,逐年减亏,到2001年,产品利润已达628万元。
说起来容易,要把一个因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停产的企业搞好,谈何容易!但是以毛凤海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没有被重重困难吓倒。面对企业恢复生产后的混乱情况,新领导班子的举措就是严格管理,他们出台了系列管理制度,首先管理的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其次,针对企业的通病———跑、冒、滴、漏,采取封、堵、查、刹等四项措施,不仅医治了管理上的种种弊病,更使企业的风气大为好转,企业管理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他们外学邯钢,内学凌钢,实行成本倒推,改革分配制度,实行风险共担,生产、效益与个人利益挂了钩,形成了一个责、权、利相统一的目标责任体系。
超越自我永不停步
基础决定命运!高度决定视野!毛凤海不但有学者的睿智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有着争强好胜、不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企业想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这是毛凤海的座右铭。针对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成本较高现状,提出了“抓技改降成本,抓投入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他带领科技人员先后考察国内同行业大小矿山20多家,博采众长,对矿山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经过潜心研究,反复试验,成功地开发出了一套新工艺,实现当年立项,当年投产。
在改造中,他身先士卒,亲自指挥,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工人们深深地被他忘我的工作热情和事业心所感动,选厂流程再造取得一次试车成功的可喜成果。工艺参数稳定,创造了优质高产低耗目标,并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使产量翻一番,成本降低30%,产品质量达到69.5%以上,达到国内矿山一流水平,年创效益达8000万元,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加。
然而,毛凤海并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他着眼于二次创业,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强化科技兴矿意识,实现矿山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在加强自主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加大了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和开发力度,投资近3亿多元,实施了“低品位矿石回收工程项目”,“尾矿库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并列入国家、省市的重点扶持开发项目,企业通过设立“科技贡献奖”、评选科技带头人,修订完善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等举措,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他组织、参与、实施完成38项科技攻关项目,创效达3000多万元。在他的努力下,矿山全员劳动生产率、铁矿石、精矿的单位成本等各项指标居全国同类矿山前列,真正实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矿山铁精矿产量由1998年的25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90.6万吨,铁精矿品位由60%提高到69.5%,居全国领先水平。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01259.2万元,实现利税64271万元,成为朝阳市纳税大户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
保国铁矿是资源型企业,为避免“矿竭企衰”的命运,毛凤海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技改并上新项目,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引入民营资本承担开采边缘资源和扩大开采范围,新上边家沟矿区和设计一座开采年限达60年的黑山矿区。矿山还大力发展非矿产业,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进一步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还将开发尾矿沙,上超精矿、球团矿等。这些高屋见瓴的举措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企业的美好远景,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人人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42年沧桑巨变,42年岁月如歌,保国铁矿走过了42年历程。展望未来,毛凤海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达到150万吨铁精矿能力、对尾沙进行就地处理、开发野猪沟、黑山边家沟等新目标……(来源:江西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