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小阳春,并未给开发商带来巨大的信心。上海市统计局昨日公布的上海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统计报告指出,今年1~4月,虽然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达到820.04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4%,但是新开工面积却只有463.35万平方米,下降了28.8%。一增一减之间,上海未来一两年的新建商品住宅供应已经亮起了“红灯”。
原因:开发商信心不足
1~4月楼市成交量大增,但为什么开工量却只减不增呢?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主要是因为遭遇去年楼市低迷的上海开发商普遍较为谨慎,不敢轻易大量开工。
此前,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显示,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仅为94.76,虽然较3月份增加了0.02点,但是比去年同期却大幅下滑了9.31点。尤其是开发投资,比3月份还要下降低了0.8%,比去年同期更是下跌了13.08%。
“今年上半年的楼市小阳春,是之前很多开发商没有想到的。”中房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导致了开工速度赶不上销售速度的情况发生。
而在楼市小阳春之后,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已经在开始调整原先的开工计划,增加施工面积。但是,那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对后市却依然心存疑虑,未来几个月楼市的新开工量,能否完全跟得上销售节奏,还是个未知数。
趋势:存在供应“断链”危险
新开工量锐减,而销售量却大幅攀升,曾经是2007年上海楼价疯涨的一大动因。
不久的将来,上海新房市场会不会重演“断链”危险?
陈晟认为确实有这样的危险。不过,需求是波动的,5月份近200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是否能在下半年继续维持,是一个未解之数。另外还要看,新建商品住宅供应能否迅速弥补缺口,使新房销售不会出现“楼荒”。
根据中房指数院的观察,随着绿地、保利等房地产企业的新建商品住宅六月份的大量上市,这一阶段性的供不应求有望在短期内得以解决。
事实上,尽管上海商品住宅的新开工面积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但实际投资额却不减反增。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到位的房地产企业资金总量,比去年同期整整增加了101亿。除了受益于国内房地产开发信贷监管的放松外,外资利用率的大幅增加也是主要原因。1~4月,利用外资达到了40.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6%。
陈晟认为,目前从国内撤离的海外资本,只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大的纯基金类外资。而那些一直介入国内房产开发的海外资本不但没有撤离,反而仍然在追加投入。(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