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来说,发展邮轮经济的关键并不在于船只的大小,而是准入政策的问题,是软环境的问题。”在9月8日召开的“北外滩航运中心国际化服务前景研讨会”上,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迟坦言,我国邮轮产业才刚刚起步,要进一步起跑尚需政策的逐步完善,即软环境的支持。
8月27日,位于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以及俗称“一滴水”的客运综合楼改扩建后正式对外开通启用。这是上海邮轮母港建设的重要标志,预示着“邮轮经济”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统计显示,在最近的5年内,抵达上海港的国际邮轮数增加2.7倍,进出港口的国际邮轮旅客数更是猛增了15倍。
《国际金融报》副总编辑程惠建告诉记者,根据中国港口协会邮轮分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天津、三亚、上海、厦门四地的邮轮游客总数是16万,其中仅上海就超过了10.1万人。“毫无疑问,我们的邮轮产业将有大发展。”
此前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在推进航运中心建设的5大任务里,专门列出了“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的任务。然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软环境的营造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一港多靠,多港挂靠”的问题。据了解,上海多家国外邮轮公司早就希望来沪邮轮除靠泊上海港外,也能开往其他的沿海港口,从而实现在中国境内的“多点挂靠”。此前上海有关领导也曾透露,国家交通运输部正在研究细化相关政策,但至今仍未见下文。业内人士表示,此项政策目前很难松动,因为牵涉到太多细节界定、企业利益和地方利益的问题。据王迟透露,交通部近期可能会先推出“一船一靠”的政策(即除靠泊上海港外特许停靠一个沿海港口),这与以前相比已经有所突破。
其次是法律纠纷的界定与处理。王迟举了一个例子:前两天意大利邮轮在北外滩停靠时,发现有人失窃了。失窃的地点是在公海上,失窃的人是上海公民,而船上这几间房的服务员是菲律宾人。船舶公司提出让上海警方调查,公安系统派人来之后却认为根据相关法律自己没有权力介入。为了这件事情,意大利领事馆专门发了信函给上海市政府,最终才决定由上海警方出面处理。“所以说,在法律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的空白点。”
第三是金融政策的配套。比如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程惠建说,“外籍的船员来了,他想在上海消费、游玩,但是要兑换人民币是不可能的,至少目前是解决不了的。”
第四是入境口岸政策。据了解,目前国内各港口邮轮旅客的落地签证时间长短不一,与上海相比,海口、三亚等旅游城市落地签证时间较长,口岸政策更为优惠。而在国外,对邮轮旅客的落地签证政策一般都比较宽松,有不少国家甚至是免签的。
此外,不光是长三角,站在全国都有一个协调机制的问题,比如上海跟天津、厦门等其他邮轮港口之间的协调就非常重要。为此,政府要放眼全球来规划北外滩邮轮经济以及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发展。程惠建说:“北外滩不是虹口的北外滩,也不仅仅是上海的北外滩。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否则目前所遇到的软环境瓶颈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