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一组数据将改变外界的惯性思维--一直被认为“专吃”大企业的五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近几年大力调整贷款结构,大幅提升中小企业贷款比重。
银监会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昨日在广州透露,今年前6个月,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首次跑赢大市。截至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人民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2.52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3.7%;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2081亿元,占企业贷款增加额的56.6%;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21.42%,高于企业贷款增速1.34个百分点。
广东银监局副局长孟建波日前透露,截至6月末,广东(除深圳外,下同)五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所有贷款比重约43%,7月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51%,不良贷款率约3%。
信贷结构调整
截至8月末,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719亿元,比年初增加319亿元,增幅为22.78%,占全部公司贷款新增额的54%;中国银行(下称“中行”)广东省分行中小企业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33%,比整体贷款增幅高74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下称“建行”)广东省分行中小企业客户贷款余额为665亿元,比年初新增77亿元,增幅为13.1%。
某国有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对CBN表示,北京、上海经济结构与广东不同,广东民营经济占比大,有几十万家民营企业。“早在2004年初,我行就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视为资产业务转型和信贷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把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提高到战略布局的层面来推动发展。'无大不强,无小不稳’,银行现在对中小企业贷款已经形成这样的战略认同。特别是现在金融脱媒越来越明显,大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越来越少,没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银行信贷业务会越来越萎缩。”
广东银监局副局长孟建波表示,由于市场规律和政府约束,大银行不得不在市场机制下调节信贷结构,“广东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广东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定价能力很强,银行往往弱势。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开始向中小企业寻求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事实上,广东多家银行2004年起陆续建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确定新的风险控制体制,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比重。
“2004年之前,银行界对中小企业贷款都不怎么敢做,包括省分行、基层客户经理,对风险控制都没有什么信心。因为那时业内普遍依据的是规范的企业财务报表、抵押物才能放贷,如果没有这些,放贷会心里没底。”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对CBN表示,2004年起,该行总行开始制定中小企业贷款制度,确定新的风险控制制度。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并不完善,在此之前,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基本无法落实能否放贷。新的风险控制体制主要从两方面严格控制,使中小企业贷款比以前顺畅,一是贷款额度控制适当,二是提高企业违约成本。
“从2004年开始情况逐渐发生变化,一开始银行还是抓抵押物,后来增加担保、信用等手段。运行几年来,银行对风险控制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就越来越强。前几年,绝大部分贷款都需要抵押,现在担保方式已日趋多样化。”上述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最新统计,截至6月末,五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专营机构初建,在总行层面设立一级部制的专营机构管理部门,单列中小企业信贷计划。从专营机构业务开展情况看,专营机构贷款占工行、中行、建行和交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均在55%以上,新增贷款占中小企业新增贷款比重在60%~70%。
多重困难尤在
“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存在很大空间,广东几十万户中小企业,能增长3%就是非常大的市场。”某国有银行人士感慨道。
一位国有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人士对CBN表示:“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是很高的。去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深化,中小企业投资放缓,贷款需求有所降低,但今年已有一定恢复,今年我们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发放的增幅很可观,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已超过全部法人贷款需求。”
不过,孟建波日前表示,截至上半年,“广东有38万户中小企业,仅支持1万多户”。这表明,银行要做大中小企业贷款蛋糕还面临多重困境。
“第一是人员瓶颈。2004年至今,服务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客户经理数量不够,每个客户经理能管理的中小企业客户数量有限,现在还是集约化经营模式,制约经营效率的提高。二是产品问题。这几年虽然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设计出不少融资新产品,但民营经济专业化很发达,每家企业都不一样,所以需要银行主动细分市场,一个产品做一个专业化客户群。第三是风险控制手段存在瓶颈。除抵押物外,银行需要摸索更多风险控制手段,专业化地判断风险,希望政府能发挥更大作用,如在担保上。”有银行业人士表示。
这位人士介绍,要大幅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抵押的比重实际上很难,只会缓慢下降,因为有待于银行提高风险掌控能力。“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困难很多,因为很难真实了解其经营状况,监控成本很高,工作量很大。一般一个客户经理只能管理十几户中小企业。”
杨家才表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其财税政策与大型企业是一样的,没有贷款收益上的区别,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支持中小企业少一点,支持其他贷款类型多一点。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赖于财政政策支持。
杨家才介绍,将出台对银行小企业业务的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开展小企业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营业税减免。银监会将金融扶持重点由中小企业转为四部委标准的中小企业,并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小企业范畴;将统一出台覆盖全国范围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扩大中小企业受惠面。
何谓中小企业风险补偿基金?“由地方政府提取一部分基金,不补充给产业和企业,而是补给银行,这样远远比补给企业的效益要大得多,补一笔贷款的损失可能引来一百甚至一千笔贷款的跟进,不一定会全额补,仅是一部分,就能产生杠杆效应。”杨家才表示。(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