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重组难解三大问题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09-9-27 9:08:51  兰格钢铁
    9月份,我国钢企重组可谓喜事连连,22日唐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邯郸钢铁、承德钒钛,新唐钢一跃为中国钢材产量最大的上市公司,并更名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加之本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签约收购日照钢铁,一个月内,河北钢铁、山东钢铁两家产能过3000万吨的钢铁巨无霸横空出世,与宝武鞍共比肩,国内钢铁企业竞争格局骤变。

    政府对我国钢企重组寄望甚重,今年3月份,政府出台《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企业重组作为重中之重,希望藉此实现钢铁产业由大变强。近期又不惜力气,加速推进《钢铁兼并重组条例》,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多个场合提到钢铁重组条例事项,可见政府对此事之关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中国钢铁产业现状的生态写照。钢价低迷,炼钢成本难以控制,钢铁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企业有抱团取暖需求。国家号召整顿产业,提出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这个背景下,“中国第一钢铁巨头”称号不断在宝钢、山东钢铁、河北钢铁之间更替,中国钢铁重组渐入高潮。

    加快企业重组,有助于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但人们欢呼雀跃之余,要明白企业重组不是钢铁产业的万灵药,产业发展还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

    重组难解产能问题

    笔者认为,钢铁产能过剩,实际上是有效产能不足,无效产能过剩,即“结构性过剩”。政府宏观调控应着眼于充分释放有效产能,转化无效产能,而这靠重组很难实现,反而重组成立扩大投资的催化剂。

    为“做大做强”,大中钢厂巨资投建生产线,宝钢、鞍钢、唐钢等大中型钢厂,几乎都兴建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设备的生产基地。但生产与需求有差距,先进生产能力与目前国内需求相去甚远。产能超前于市场,这种超前换来的是极大的虚荣,耗尽国民财富,没有形成经济效益,更谈不上社会效益。

    钢企重组,企业规模做大,貌似强大,实则虚胖。企业生存靠盈利,一厢情愿的做大企业,盈利不容易实现。什么令我国钢厂自持无恐,其实是一叶障目的心态作祟,还在幻想梦回那段钢铁需求急速膨胀的钢铁黄金时间。

    重组难解流通渠道问题

    钢铁产业由大变强的短板在哪里?其实我国钢铁产业不缺少硬件,缺少的是软件,缺少的是以市场为核心的理念。

    以市场为核心,产品销售重中之重。然而销售已经成为产业链中最薄弱一环。我国钢铁销售渠道可谓杂草丛生,钢厂无心打理,贸易商又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心有余而力不足。钢厂不屑于打理下游零散的销售商,最终招致损失。8月以来钢价急转直下,连跌6周,累计跌幅20%以上。覆巢之下无完卵,正是国内简单原始的贸易方式,令国内钢厂备受打击,7月国内钢厂短暂盈利后,恐将再次集体步入亏损境地。

    钢材流通环节积怨甚深。9月20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钢铁贸易商大会,变成了贸易商诉苦会,已沿用了多年的“买断式”代理销售制成为贸易商质疑的焦点,要求建立钢铁厂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钢材流通机制。

    重组难解成本控制问题

    2009年铁矿石谈判,至今尚无结果。提到铁矿石谈判,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钢厂规模太小,集中度不高。但根源不在此,在于我们没有形成统一声音,没有形成适合中国的制度。即便到2011年,前几名的钢铁集团产能均达到5000万吨,也难对谈判形成实质影响。增强我国资源的进口议价能力,重组不解决根本,制度建设更为关键。

    还有一例,反映出经营思路对控制成本的重要,而不是企业规模。我国一半铁矿石需要进口,每年运量4亿吨以上。从某种程度讲,运输成本对钢厂生产经营影响更大,因其波动频繁。以巴西到我国港口的铁矿石海运费为例,1月达到9美元/吨,6月份涨到48美元/吨,近日又回落到20多美元,波动幅度达5倍以上。

    但钢厂没有将与航运公司合作提到公司战略高度。以宝钢为例,盘点宝钢的运输业务,发现其主要以签订运输合同为主,参与海运股权合作项目仅一例,承运能力也仅150万吨,与宝钢3000万吨的钢产量运输需求相比甚小。而当前日韩等国外钢铁企业已经船运公司结成了利益相关体,相互渗透,以保障原料运输稳定。(来源:经济观察网)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兰格山东频道 钢结构频道 炉料频道 隆重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尚福林:支持促进有条件的企业并购重组
  • 工信部:淘汰及重组意见或年内出台
  • 钢企重组大事记
  • 淘汰落后及兼并重组意见或年内出台
  • 淘汰落后及兼并重组意见料年内出台
  • 淘汰落后及兼并重组意见或年内出台
  • 钢铁重组难解三大问题
  • 钢铁重组难解三大问题
  • 重组煤企,政府莫忘依法行事
  • 淄矿集团入主新华医疗 山东煤炭重组大门开启

  •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