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钢铁产能的迅速扩张引发了对世界铁矿石需求量的猛增,国内铁矿石资源的不足决定了我国钢铁工业必须同时依靠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发展。随着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不断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4.4亿吨,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49.8%。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
“走出去”成为必然
过高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给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世界矿石资源的高度集中对我国钢铁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等3家铁矿石供应商控制了70%以上的全球铁矿石海运市场。其中,必和必拓公司50%、力拓公司50%和淡水河谷公司30%以上的铁矿石产量被出口到中国。上游资源企业的高度垄断与国内企业的散兵游勇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铁矿石需求的不断扩大又强化了国际铁矿石的卖方市场地位,使得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需求方,在铁矿石的定价权上却没有掌握主动,进口铁矿石在过去的6年里上涨了500%。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拥有的海外铁矿石权益资源约为7000-8000万吨,仅占我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20%左右。
为增强对海外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力,保障矿石资源的供应安全,国家支持国内企业与国外资源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开发矿山资源,收购矿石企业,建立稳定的海外矿石资源基地,提高矿石资源的保障能力。中铝并购力拓正是“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资源参股运作,分享上游资源企业的收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澳洲第一和世界第二的铁矿石生产企业,力拓公司旗下的澳大利亚Hamersley公司拥有124亿吨铁矿石储量,是全球最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公司50%以上的矿石产量销往中国。中铝并购力拓对于提高进口矿石资源保障的确意义重大,如交易成功,中铝将获得其15%的股权,成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获得22亿吨的铁矿石资源,每年的矿益权达到1500万吨。
并购失败的启示与对策
在力拓宣布撤消与中铝签定并购协议同时,也宣布了力拓与必和必拓成立西澳铁矿石公司。由必和必拓向力拓注资,将双方目前与未来的所有铁矿石业务资产及负债都置入该公司。力拓与必和必拓铁矿业务的合并,更增加了两大巨头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垄断地位。透过力拓与必和必拓的合并,不难看出国际铁矿石寡头为了维护其垄断利益而加大对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力。从短期来看,此次交易的失败将使我国钢铁工业在新一轮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形势变得更加不利,丧失了谈判中最为可靠的筹码,降低了我方在谈判中的地位;从长期来看,使得未来投资收购占据垄断地位的铁矿石资源企业的前景更令人担忧,打破国际巨头铁矿石市场垄断经营的道路将变得更加艰难。此次中铝并购力拓虽然以失败而结束,但还应理性分析,从容面对。除了从失败中总结深刻教训外,更要尽快认清形势,从加强自身建设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健全机制体制,提高应对各种国际危机和风险的能力。
一是要理性分析当前钢铁和铁矿石的需求形势,尽快建立铁矿石联合谈判机制。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进一步蔓延,发达国家经济进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经济明显下滑,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并不乐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都调到1%以下。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明显下降,2009年1至4月,全球粗钢大幅减产超过30%。有关机构预测,2009年全球钢材需求下降10%以上。我国钢材产品的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占钢材总产量的24%,外贸出口受阻对我国钢铁生产造成重大影响。近两个月钢铁国内需求的形势有所好转,但也不容乐观。预计2009年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将低于2008年,即使经济好于预期,国内钢铁消费也不能完全弥补出口的不足。
现阶段国内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用钢材、线材等低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而用于造船、汽车和其他先进制造业的高附加值板材市场还表现出过剩特征,结构性需求的上涨还不能反应整体需求的上涨。铁矿石需求受钢铁需求的直接影响,自2008年年底以来,铁矿石和海运费价格同时出现大幅下降,铁矿石供大于求的迹象明显。铁矿石资源供应的过剩和市场需求大幅减少是铁矿石和海运费价格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铁矿石进口量已居世界之首,但至今尚无联合采购矿石价格的谈判机制,许多企业仍各自为政。要尽快推进国内钢铁企业建立联合谈判机制,在定价机制上形成进口矿石价格与钢材销售价格相适应的互动联动机制,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
二是要加快促进拓宽铁矿石资源供应的多元化渠道。世界铁矿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所2002年公布的数据,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400亿吨,储量基础为3100亿吨;铁金属储量为720亿吨,储量基础为1600亿吨。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他们的做法是:
(1)建立专门机构支持对外矿业投资,如德国的联邦地质调查所、日本的金属矿业事业团、法国的地质矿物调查所等。这些机构为矿业及钢铁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大力推进这些跨国公司以不同方式广泛参与全球矿业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2)通过财政、融资、税收补助、投资保险等多种手段,鼓励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并从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支持和促进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3)为了保障铁矿石稳定和低价格供应,日本、韩国和西欧的钢铁企业实行联合采购、合作投资开矿等模式。我国钢铁企业也应尽快提高除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外的国际铁矿石供给能力,争取多途径实现产业链的安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巴西、澳大利亚和非洲一些国家地区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和合作伙伴。目前已经有35个国家向我国出口铁矿石,比7年前翻了一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出现了联手在澳大利亚和世界其他地区收购铁矿山的趋势,如中钢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五矿集团收购澳锌矿公司,华菱钢铁收购FMG股权,中金岭南收购PEM公司,兖州煤业收购菲利克斯能源公司,紫金矿业连续在国外展开了3次收购行动,中金黄金以2.06亿美元收获加拿大上市公司金山矿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几年内国际铁矿石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增长趋势,抓住这个机会,通过采取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进一步削弱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垄断地位,国际铁矿石形势就会发生较大的转变。
三是要加快推动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中铝并购案的失败将促使国家下决心加快推动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对进口铁矿石资源的议价能力。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呈下降趋势。2002年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达到50%,到2007年下降至34%。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其议价能力的强弱。与上游矿石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集中度过低,在铁矿石等原材料的定价上缺乏主动权。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钢铁价格持续下跌,市场进入低迷时期,我国钢铁工业也开始进入调整阶段。世界钢铁业发展的历史证明,许多并购与重组案例都发生在低迷时期,如新日铁、米塔尔等正是把握住了钢铁业低迷带来的时机,通过大规模的并购与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提高了本国钢铁业的集中度。因此,目前钢材价格还在低位运行,对于加快企业的并购与重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要加快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整体炼钢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减少铁矿石的消耗。如果国内炼钢技术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从2001至2008年,我国可减少铁矿石进口8.5亿吨,占同期铁矿石进口量的1/5多。目前,新增先进产能的集中释放与落后产能的矛盾加剧。我国目前已形成了6.6亿吨的钢铁产能,2008年钢产量仅为5亿吨,已有1.6亿吨钢铁产能过剩。《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2009年提出的目标是钢产量4.6吨。如果目标实现,产能过剩接近2亿吨。随着行业总体效益的下滑,国内钢铁企业将出现分化,一些规模小、技术落后的钢铁企业很可能难以维持经营而减产或停产,甚至退出市场,这是钢铁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的良好机遇。
五是要重视废钢铁的回收和利用,充分开发国内外废钢铁资源。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钢铁生产方式有所不同,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多年的积累,年均废钢产出量可以满足本国大部分钢铁冶炼需求,因而其钢铁冶炼多采用电炉方式,对铁矿石需求强度较低。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废钢资源积累少,钢铁冶炼多采用高炉转炉联合型生产方式,对铁矿石需求强度高。要提高转炉的废钢比和发展电炉炼钢,前提条件是要有充足的废钢资源。从国内废钢资源来看,要调整我国废钢铁回收政策,扩大废钢铁回收数量,提高废钢铁回收质量,加快促进我国废钢铁利用率的提高。从国外废钢铁资源来看,前些年国际废钢价格居高不下是制约我国废钢进口的直接原因,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废钢市场价格急速下滑,甚至远低于国内废钢的价格,这为我国进口废钢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外,还有一些未开发资源也可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所用。比如:俄罗斯有大量的报废工厂、设备、兵器装备等;中东由于连年战争而积淀下来的废军火、废兵器、工程机械、车辆、石油装备等;其他国家如中亚、非洲等地还有大量的废钢铁有待开发利用。我国可根据这些资源情况,建立废钢进口、加工与配送的大型基地,加工成合格材料,发展废钢铁加工业,为利用国外废钢资源提供条件。(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