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价收购成为煤炭资源整合中最大问题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09-10-21 8:45:36  兰格钢铁
     据传,去年山西就当地煤矿兼并重组事宜召集几大国有矿的老总开会,到会者寥寥无几。不久之后,“10号文”对补偿标准的重新判定,成了整改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起,并购方们开始乐于主导局面了。即便是省里推行“就近原则”,国企仍然到处在找资源,谈煤矿,正如某集团老总所说,“重组效益可观,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补偿标准修订后,“一个市场价格在1亿元的煤矿,按照这个官方指导意见评估下来,可能只不到5000万元。”山西省律师协会的潘志国律师表示。与煤矿集团与小煤矿主身处利益纠葛不同,参与并购的中介机构更能看清并购产生的问题。潘志国表示,50%的折价率,不是官方权威数据,但却是他目前所接触到的实务情况,差距这么大,小矿主都很难接受。

    他透露,“30万吨的小矿没什么谈判能力。几百万吨的大矿谈判的时候,也要看他们行不行,不行就把你买断,或者参股,参股进来也仅占零点几个股,小矿主基本没话语权了。”

    “我什么感受,我悲伤啊,我不服气啊。”刘二柱说起重组,满是舍不得。“兼并重组,我们也想做大做强啊,一直在投钱。”

    他无奈地说,煤矿投资不像其他领域投资,投资在安全上的占比重很大。特别是这几年安全整改力度比较大,尽管都是合法批下来的矿,但是只要有一个地方出安全事故,煤矿就连片停产,之后两三个月内该关的关,该整改的整改,怎么整改?那就是投钱,一两千万地往里面投,上面要求你的矿达到国家标准。他坦陈,矿产开采方面还会遇到“地方保护”,个别部门或个人刁难,常额外增加一些经营成本。

    “现在情况是,若不卖,按照最低标准单井年生产能力提升到90万吨计算,这些矿井要想达标,仅井下改造每个矿井便需投入1亿元左右。若卖了,投下去的这部分钱,按官方的评估办法,那就真只是'白菜价’了。”他表示。

    孝义一位煤老板表示,“其实也不是不敢继续投,给我5年时间政策不变,我肯定敢搞,可惜在山西的政策几乎是俩月一个变化。”

    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相关官员表示,目前已经签订兼并重组协议的煤矿,有40%的煤炭企业已经进行了资产评估,进入交易;有30%的煤炭企业先进行兼并重组的股权登记,成立新公司,再进行资产评估交易。

    对于70%的整合进度,实际情况可能是倒过来的,30%签订意向书,而70%没签,而据《南方周末》报道,“真正谈成价格的,100个矿中不到1个”。

    “意向书不是合同,只是框架协议,不具备完全的法律约束,转让价款以及整合方式并没有确定下来,只能代表一个意向。而更实质的是资产评估与价格谈判。”潘律师介绍。

    由于转让小煤矿的款项将高达几百上千亿元,这次整改也直接考验大型集团的资金实力。一位参与并购的知情人士表示:“不敢讲空手套白狼,但国有大矿一般不会给小煤矿现金兑现。最有可能的途径是入股,每年分红;即便直接转让,也会分多年慢慢还清。”现在比较流行的办法是,如果一个煤矿评估为1个亿,大矿本应拿出5100万置换51%的股份实现控股经营,但大矿并不会付5100万现金,而是通过生产用每年的分红款抵消股权置换金额。

    潘律师认为,《物权法》已经明确了采矿权的法律属性,只要交了资源价格,就有自由流转的权利,可以进入二级市场流转。而转让就是要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确定交易价格,不然将会徒增兼并整合的难度。

    这个补偿方案甚至对部分国有企业也构成了限制,国有企业即使愿意也不敢以高于方案指导价的价格出手,不然难以获得山西省国资委批准。7月11日由一家国资煤炭企业和中小煤矿主召开的整合会议上,双方就在这个问题上分歧很大。上述企业领导表示,“不然,你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谁来承担?”

    半价收购甚至更低的价格重组,已经成为煤炭资源整合中最大的问题。小矿主对并购价格不满,或漫天要价,或做“钉子户”的事例也屡见报端。这背后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失让小矿主们可信服的资产评估机构。

    目前在资源评估方面,主要是由国企雇佣评估机构,而不是由第三方派出,这导致了不少中小煤矿的不信任,也为价格谈判增添了不少难度。“不同机构评估的结果就不一样,国企指定的资产评估中介,按照官方合同价评,我的矿就值5000万,我自己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它市场的评估方法最少值1亿多,我干嘛非要用你的评估机构?”刘二柱对这点很不满。

    价格之争的背后,是双方不对等的地位。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中,兼并总是双方合意的行为,双方也自然能达成共同满意的价格。而在“拉郎配”的“政府并购”中,双赢是不可能的,最后必然有政府“看得见的手”介入。

    比如,在钢铁行业同样的整改中,山钢集团表达收购日照钢铁的意愿之后,日钢董事长杜双华一直表现出很配合的姿态,但是私下的传言却一直不断,说他也试图通过和开源控股合作借壳上市。结果是:去年11月,日钢面临银行断贷,随后不久山钢与日钢签署了重组意向书和尽职调查方案;而在今年开源控股宣布注入日钢约30%资产成功当天,环保部门紧急叫停日钢投资78亿元的一个项目,这些时间上的巧合不由引起了种种议论。

    在山西,据报道,各地税务部门进行了查税风暴,拒绝兼并的煤矿很快就会迎来税务官员,而支持民营煤矿的官员可能迎来反贪局的人马……

    从事房地产的万通集团老总冯仑说过一句情绪激动的话:民营资本从来都是国有资本的附属或者补充,最好的自保之道是要么与国有资本合作,要么就远离国有资本的垄断领域,偏安一隅,做点小买卖,积极行善,修路架桥……对日钢来说,可能是没有满足于“做小买卖”而树大招风,而对于山西的众多小煤矿主来说,就算是小买卖,涉及矿产资源这个金饭碗,恐怕也不能“偏安”。

    不能明言的利益博弈

    在重组风云中的山西,不仅参与兼并的各方守口如瓶,相关政府官员更是对此话题讳莫如深。

    “整合后,我们县里边要计划保留28座煤矿。大些的煤矿要独立保留,小一些的要和其他邻近小煤矿合并后再和独立保留矿一起作为被兼并方和大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晋南某县国土资源局基层工作人员洪刚(化名),用略带晋南口音的普通话向《世界博览》讲道。他说的这些,在官方文件上其实都能看到,但是他却有另外一种解释。

    “县里一开始就制定计划要保留28座矿,但是县里对外宣称只保留24座煤矿,县长手里握着4个名额,等着聪明的煤老板来县里边活动,给谁不给谁都是比较灵活的。全省最后要保留到1000多座煤矿啊,县里领导也不傻,除了28座煤矿外,他们也希望能多保留一些煤矿,这样县里经济才能少受影响。”他说。

    除了县领导的“小算盘”外,煤矿主们也在四下奔跑。“我管理区的矿长们,这些天都在省里边活动希望能成为独立保留矿。县里领导私下也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去省里边各显神通,听说一些乡镇领导也拿着当地煤矿提供的'专项经费’在省里活动。”洪刚说。

    “一是县里的利益,二是争取成为独立保留矿后就能独立地跟兼并方的大集团讨价还价。刚刚听说我们县煤老板们还真在省里跑下了两个矿,听说是把大同那边的指标调给我们县了,不好说最终能保留下来多少矿啊,这要看我们县煤老板和领导在省里的'神通’了,毕竟全省这么多县市都在争指标啊。”洪刚说道。

    洪刚所在的县每年财政收入高达15亿元,煤炭行业就贡献了13亿元之巨。山西类似的县比比皆是,整个山西的财富地图本身也就“翻版”自山西煤炭储量的分布地图之上。此轮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无疑打破了旧有的利益分配系统,兼并重组的过程无异于重新建立煤炭利益的分配模式。

    虽然山西领导层多次强调“不改变原有利益格局”,但在这次利益“洗牌”中,牵扯到从省内到省外、从地方到中央各阶层各部门方方面面的利益,纠结其间的山西省政府,在各方巨大的压力下只能祭出“先易后难”的策略来稳步推进兼并重组工作。[国际煤炭网]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兰格山东频道 钢结构频道 炉料频道 隆重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双重影响 欧洲煤炭港口库存量创新高
  • 中国煤炭大集团的组建经验与新启示
  • 鄂尔多斯:煤炭第一市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
  • 新疆加快煤炭能源技术人才培养
  • 半价收购成为煤炭资源整合中最大问题
  • 10月20日四川攀钢煤炭采购价格
  • 10月20日水城钢铁煤炭采购价格
  • 10月19日广州港务集团煤炭库存情况
  • 10月19日秦皇岛港务集团煤炭库存情
  • 10月20日山东济钢煤炭采购价格

  •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