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海关统计,前三个季度山东口岸出口钢材112.8万吨,价值1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别下降74.1%和75.6%。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和国际贸易保护给钢材出口设置了重重障碍。
从前三个季度的出口特点看:一是出口规模止跌企稳,出口均价振荡下滑。虽然从4月起钢材出口下滑势头得到遏制,但出口仍显低迷;出口均价自2月开始一路下滑至8月每吨779.6美元的年内低点,9月小幅反弹至每吨867.9美元。二是国有企业共出口65.2万吨,下降76.7%,占出口总量的57.8%。三是对主要出口市场韩国、东盟和欧盟出口钢材23.7万吨、14.3万吨和8.3万吨,分别下降82.7%、83%和86.2%。四是钢铁板材和钢铁管配件为主要出口产品。
为缓解钢材出口急剧下降的局面,国家连续出台政策进行调控。但从出口数据看,政策调控效果并不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6、7月国内钢价连续上涨,8月全国粗钢产量创下5233万吨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3.3%。供应过剩和居高不下的库存导致国内钢价自8月上旬以来连续7周下跌。随着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逐步回暖,国内钢材的价格优势重新显现,出口成为钢企争相拼抢的利润增长点。但出口极度分散,出口份额被大量中小钢企和贸易商抢占。以山东口岸为例,前3个季度山东口岸有出口记录的企业数量由去年同期的1330家增加至1517家,而出口量超过万吨的企业则由37家锐减为13家。这种“散兵游勇”的出口方式极易导致国内钢企之间的低价恶性竞争,也易引发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为此,笔者建议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钢材市场需求变化,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盲目扩产;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钢铁行业无序竞争局面;进一步加强对钢材进出口情况的监测预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行业正当利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出口多元化,促进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