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mi:需求与成本共同推动此轮钢材价格上涨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09-11-3 9:54:39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 陈克新
     10下旬以来,钢材价格触底回升,累计涨幅8%左右。预计近期内市场价格保持盘整,中、远期行情依然震荡向上。

    分析此轮钢材价格上涨原因,有观点将其主要归结为资金推动,基本面并不看好。但统计数据表明,引发此轮钢材价格上涨的最重要方面,在于旺盛的消费需求和预期成本提高。抄底资金不过是顺势而为而已。

    一、整体需求增势强劲

    现阶段而言,中国钢材需求有三大支柱:一是建筑业,二是汽车制造,三是机电设备。从今年前9个月的统计数来看,反映钢材需求状况这三大指标均很亮丽。其中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剔出投资品价格下跌因素后,实际增长率更高;全国汽车产量增长31.7%,屡创新高;机械工业增长11.2%,大大超出同期8.7%的工业平均增长水平。其它重要耗钢产品中,民用钢质船舶产量增长34%。

    判断中国钢材需求是否旺盛,可以将表观消费量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据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测算,2009年1—9月份累计,全国钢材表观消费量近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尤其是进入3季度后,同比增幅在30%以上,确实为强劲增长态势。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4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长水平,整体经济和工业增加值继续提速。据权威部门预测,4季度全国GDP增幅会达到10%,工业增速达到16%,出口也有可能转为增长。而2010年多项经济指标将会高出2009年增长水平。据此测算,无论是4季度,还是2010年内,中国钢材消费需求都会继续旺盛增长势头,这个局面不会逆转。

    至于钢铁产能释放问题,总的来看,经过3季度的大幅度增产,中国钢铁产能的集中释放已经告一段落。尽管因为对比基数的影响,今年4季度和明年1季度的粗钢同比增幅还会维持一个较高水平,其中今年4季度的粗钢产量同比增幅还会在20%以上,但环比却已经出现了疲弱态势。比如9月份粗钢产量环比就出现了下降。预计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即使继续增长,但其月度产量也不会比今年8月份的5233万吨高出多少。

    至于产能过剩,实际上是一个老生常谈问题。何况,现阶段中国钢铁产能是否真的严重过剩,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统计数据表明,进入3季度以来,全国粗钢月产量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5000万吨,月平均产量为5124万吨,按年计算产量规模约为6.15亿吨。按照今明两年粗钢产能6.5亿吨和7亿吨测算,产能利用率将分别为94%和88%。即使按照最高的产能估算数值, 今明两年粗钢产能7亿吨和7.5亿吨测算, 产能利用率也分别为88%和82%,均已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没有疑问,虽然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但已经大为缓解,至少不属于严重过剩。在新一年内消费需求继续旺盛增长的情况下,资源供应对于钢材行情的压力将趋于减轻,而不是更加沉重。

    还必须注意的是,现阶段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更多地是表现为结构过剩。也就是说,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过剩,比如一些板材、管材、不锈钢等,但普通建筑用材却不是这样。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其建材生产线都已开足。

    2009年中国各月粗钢产量情况表

月度

产量(万吨)

比去年同期(%)

2月

4042.24

4.9

3月

4510.08

-0.3

4月

4341.26

-3.9

5月

4645.97

0.6

6月

4942.5

6.0

7月

5067.6

12.6

8月

5232.7

22.0

9月

5071.1

28.7

    二、生产成本提高预期明显

    钢材价格的影响因素有若干个。除了供求关系外,生产成本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现有情况分析,今后中国钢铁生产成本会有较多提升。

    首先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大。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所引发的需求增加、美元贬值和燃油价格的提高,尤其是中国粗钢产能释放所引发的铁矿石的旺盛需求,新一年内长期协议铁矿石涨价的可能性很大,虽然不会达到世界矿业巨头30%以上的涨价要求,但人们普遍认为铁矿石价格上涨10%—20%还是有可能的。除非世界经济停止复苏势头;除非中国钢铁企业大规模减产,使得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不增反降。但这两点都难以实现。其结果就是更为旺盛的铁矿石需求,使得世界矿业巨头更加有恃无恐,提出并实现铁矿石的涨价要求。

    据国际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球主要国家粗钢产量都处在恢复之中,高炉开工率已由年初的54%,提高至目前的75%。欧盟、独联体、日本及北美地区粗钢产量均较年初增长20%-30%左右。

    世界粗钢产量的逐步提高,带来了铁矿石的旺盛需求。2009年9月全球铁矿石需求1.27亿吨,仅比2008年5月历史最高水平低5.3%。很多重要产钢国对铁矿石需求量已经接近历史最高位。有观点认为,全球铁矿石需求将有可能在2009年底或2010年初创造历史最高纪录。相比全球铁矿石需求恢复速度,世界矿石供应却显滞后,预计2009年四季度及2010年铁矿石供求并不非常乐观, 铁矿石供应后期可能偏紧。

    与去年市场低迷时期紧盯中国这一大客户不同,三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目前都有收紧对中国现货矿市场投放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三大巨头的其他客户需求正在持续增加,由于有了其他国家需求的硬性支持,将推高三大矿山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要价。受其影响,印度提出对铁矿石征收出口关税,澳大利亚第三大矿商也要求铁矿石涨价。

    一旦2010年铁矿石成功涨价,对于现在钢材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实际上,国际市场铁矿石涨价对钢材行情的影响远大于钢铁产能释放的影响。2006年至2008年中国钢材价格的持续性大幅上涨,就是在中国钢铁产能大量释放的情况下实现的。因为同期铁矿石价格一直在强劲上涨。所以说,产能释放不完全是“利空因素”。如果因此引发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上涨,引发生产成本的提高,那么,这个看似“利空”的产能释放,也就转化成了“利多”因素,成为钢厂和投机资金联合炒作钢材价格的绝好“题材”。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现在通过期货盘面价位近低远高排列可以看出,主力多头大量低位吸仓,利用所谓产能过剩大量“诱空”,并不急于拉升行情,但同时保持巨量持仓,不让价格跌落,震荡盘整,就是在等待铁矿石涨价消息的明朗化,以此作为炒作题材,以时间换取空间,那个时候才会全力推高行情。现在不过是提前布局罢了。

    其次是煤炭也将上涨。这不仅在于新的财政年度内,世界矿业巨头要求焦煤价格涨价40%至50%,还在于国内煤炭价格也在上涨,不断创下新高,预计后市有望继续上涨。至于煤炭价格上涨是否引发电力价格向上调整,还有待于观察。

    再有就是石油价格强劲飙升。自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从前期34美元/桶低点回升以来,目前在80美元/桶价位徘徊。有观点认为今年底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有可能见到90美元/桶、2010年内见到100美元/桶的价格高位。石油价格的继续高涨,无疑会推高国内燃料油价格,大大增加其运输费用,也包括其海运费用,使其重新回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美元币值也与中国钢铁生产成本紧密相关。因为美国的巨额负债、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经济转型的需要,美元依然为中、长期贬值趋势。当然,为了避免美元汇率跌势过猛、过快,由此引发崩盘风险,美联储在美元贬值节奏上会不时地踩刹车,但其逐步贬值,以提高美国出口、增加就业、减轻债务负担的战略大方向不会改变,只不过采取“温水煮蛤蟆”的策略而已。就目前而言,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还是稳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增加出口和提高就业,至于是否会发生严重通货膨胀,并非最紧迫的问题。受其影响,美国政府会继续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当然不会轻易提高利率,刺激美元升值,削弱其经济竞争力。而美元的继续贬值,甚至是大幅度的贬值,势必增大未来中国钢铁企业的输入性成本压力。

    除此之外,新一年内废钢铁、电力、水资源、环保费用等开支也有可能增加,从而提高钢材价格的成本底线。正是这种成本提高的显著预期,成为了前段时期抄底资金入市,“赌涨”的重要诱因。

    由此可见,此轮钢材价格上涨并非全是资金推动,可持续的旺盛需求、未来成本趋向提高,才是钢材价格触底回升的最主要动力,具有基本面的坚实基础。既然如此,此轮钢材价格的上涨也就不会昙花一现。

    当然,近期来看,钢铁产能大量释放,社会库存居高不下,确实成为销售价格的沉重压力。这也是现阶段市场行情没有急剧扬升的主要原因,并使得今后钢材价格的回升不会顺利,将伴随着较大幅度的震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能、库存和成本因素都会发生变化。主力多头很有可能成功实现“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战略意图。期货盘面的持仓量居高不下,近低远高的价位排列,清楚地显示了这个阵势。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兰格山东频道 钢结构频道 炉料频道 隆重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Lgmi:需求与成本共同推动此轮钢材价格上涨
  • Lgmi:11月2日钢铁行业概览
  • Lgmi:11月2日国内钢材市场简评
  • Lgmi:国内钢材市场底部初显
  • lgmi:期货市场跌宕起伏 现货商家应需谨慎
  • Lgmi:9月国内型钢产能继续增加 供需矛盾愈发突出
  • Lgmi:一周钢铁行业概览(10.26-10.30)
  • lgmi:国内钢价冲高回落 震荡调整仍是主流
  • Lgmi:10月30日国内钢材市场简评
  • 兰格钢铁指数(LGMI) 44周(09.10.26-10.30)

  •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