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12日)上午,河北省政府在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邯郸等5个设区市,同时采取行动,集中拆除了炼铁高炉20座、转炉3座。这是河北省政府今冬淘汰落后钢铁产能集中行动的第一战役。河北省省长胡春华、副省长孙瑞彬分别在邢台、唐山现场督导拆除工作。在邢台德龙钢铁实业有限公司205立方米高炉拆除现场,胡春华提出,河北各级各部门和钢铁企业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坚定不移地把河北钢铁产业做优做强。
河北省是全国第一钢铁大省,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进入新世纪之后,河北钢铁突飞猛进,成为全省最重要的战略支撑产业,为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钢铁产业的发展,也导致区域内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做大做强钢铁产业、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成为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产业政策,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推进钢铁产业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加快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今年以来,按照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河北省进一步加大了钢铁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此次集中行动之前,已淘汰400立方米以下高炉16座、30吨以下转炉13座,涉及炼铁产能445万吨、炼钢产能360万吨。
此次集中行动,是在前一段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工作基础上,河北省政府实施的又一次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力度更强的重大举措,旨在促进落后钢铁产能尽快退出市场,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钢铁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下一步,河北省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成立核查小组,分赴各市逐企核查,对已到期应淘汰的落后钢铁产能坚决立即淘汰,对即将到期的加大工作力度,做过细工作,力争提前淘汰,确保集中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稍早,河北省冶金协会副会长宋继军表示,钢材需求目前还没有被充分刺激起来,下游需求还没有出现根本好转。他并认为,当前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结构性和阶段性的。
此前中国政府屡次强调要抑制产能过剩。上月末,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文件,明确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这六个行业作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同时列出了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的行业,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和地区的关注。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李钊认为,河北省此举无疑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一场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风暴。另外,此次行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呼应了即将出台的由工信部制定的《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和《钢铁行业准入条件》。中国已经开始紧抓钢铁产能的两头,变革已经处于进行之中。
延伸阅读:钢企“洗牌”新规即将出台 “大整合”组建钢铁“巨无霸”
根据《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制定的《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在经历了近一年的讨论后,近期可能揭开其神秘面纱。
11月10日,工信部对外公布,已组织制定了《意见》,该意见将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落后产能大等矛盾。据相关人士透露,两项政策或将在本周内出台。
重组目标“巨无霸”
据了解,《意见》明确提出了通过兼并重组,重点培育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积极推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战略性兼并重组。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近年来不增反降。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约900家,前9家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钢企产量只占全国的38.9%,比2008年的40.7%还低。宝钢、武钢、鞍钢三巨头产量只占全国的20%不到,而美国前4大钢企占全国64.1%;日本前4大占75%;韩国前两大占80%。
今年3月份,国务院出台《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确定未来三年钢铁业发展目标及主体框架,但对于如何在机制层面推动兼并重组并未有政策出台。随后,有关《指导意见》即将出台的消息不绝于耳,但始终未见其面。不过,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今年以来继续扩大,让兼并重组特别引人关注。
“其实,中国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一直都在进行。几大超级钢铁企业集团框架和轮廓已经初步显现”。”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徐向春表示,“未来的重组就是以宝钢、鞍钢、武钢、河北钢铁、山东钢铁等为代表的巨型钢企集团对小型钢企的兼并。这几家钢企以后会越来越强。”徐向春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国家出台《规划》后,工信部原本制定的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现更名为《意见》,中钢协副秘书长迟京东表示,“条例”有些硬性规定的意味,但“指导意见”则为企业提出更多方向性指引。
准入门槛“一升一降”
据了解,与《意见》一同出台的还有《钢铁行业准入条件》(下称《条件》)。据相关人士介绍,工信部制定的《条件》,将通过对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标准和指标,规范钢铁企业,并以公告形式公布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
据该人士介绍,《条件》对钢铁企业的装备水准、设备规模的要求较年初出台的《规划》有了适度放低,但对企业的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
“这是符合我国行业实情的调整。此前《规划》要限制或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120吨以下的转炉,这对于许多中小型钢企来说,要求太高。”该人士表示,特别是从事长材生产、服务于周边区域市场的钢企,不具备应用此等规模设备的能力。
由于现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因此新建产能不太现实,该《条件》主要针对现有钢企制定,所有企业将按照《条件》接受审核,但是对不合格企业究竟是按照限期整改处理,或者要求退出行业,目前尚无定论。
拒绝“国进民退” 国营民营“一视同仁”
在“加快产业重组”的大趋势下,近段时间以来,各行业在重组过程中的“国进民退”现象十分普遍,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山西,煤老板和小煤窑即将告别历史舞台。在山东,半年亏损12.85亿元的山东钢铁集团成功重组半年利润20多亿元的日照钢铁,成为了钢铁行业“国进民退”的典型案例。
“民营钢企占了钢铁业半壁江山,搞区别对待是不合理的。”迟京东表示。对此,工信部在此次《意见》制定的过程中更多倾听了各方声音,在这方面改进不少。
此前公布的《规划》曾经列出了国家鼓励兼并重组的企业名单,全是大型国有企业,这也让外界对于钢铁行业“国进民退”的潮流有所质疑。10日,迟京东表示,在《意见》中,所有有实力的企业都能在跨区域重组上获得政策支持,“不存在所有制歧视”。对于现有钢铁企业的优质资产,一些原本不在重组主体范围内的企业,也将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此外,有专家表示,钢企重组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将势必加快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重组进程,彻底改变钢铁行业一盘散沙是面貌,并进而改变我国钢企在铁矿石谈判中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