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安徽省20家主力火电厂中有15家存煤量低于7天的警戒线。面对严峻形势,省政府于11月19日和20日两次紧急召开电煤调度会议。电煤紧张不是安徽独有的难题,其中有市场、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原因。有关部门除了依靠行政手段协调电煤供应外,还应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市场手段,逐步推进煤电科学联动的步伐。
今冬电煤提前告急
几天来,记者多方走访省内煤电企业负责人后了解到,近期省内电煤提前告急,直接原因有三:一是寒冷天气较往年来得早。进入11月份,随着气温下降,电力需求逐步上升,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发电用煤明显增加,15日开始的全省大范围雨雪天气,使用电负荷进一步增加。二是大雾和雨雪天气不断出现,长江通航受到影响,加之受全国煤炭市场趋紧、煤价上升因素影响,外省来煤明显减少。三是省内一些煤矿正值机器检修期,煤炭供应量有所下降。
“电煤告急,更有其深层次原因。”一位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国家原来实行煤炭市场化政策的初衷,是在发电企业计划用煤都得到确保兑现后,放开煤炭价格,让煤炭企业从市场获得部分回报,而现在,市场煤成为所有煤炭企业最诱人的蛋糕,计划煤反倒成为煤炭生产企业无奈的包袱。算一算账,目前市场煤与电煤每吨差价在几百元以上,哪家煤炭企业心甘情愿将煤当作电煤卖给发电企业?
省内一位煤炭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由于煤电双方在电煤价格上分歧加大,各发电集团总部纷纷制定价格干预限制性规定,省内电煤合同迟迟难以签订,这是导致电煤提前告急的根本原因。
来自省经信委的消息显示,截至10月29日,全省四大矿业集团与24家主力电厂签订省内电煤合同3057万吨,占预计耗煤总量的56.3%。原本应在去年底或今年初签订的合同迟到了将近一年。
“我们不是不想与省内矿业集团签订合同,实在是因为省内煤炭价格偏高。”省内一位发电企业负责人诉苦说,以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价为例,通过水运从省外购回的电煤比省内的要便宜10%左右。而电煤是发电企业最大的成本支出。
与电厂之间没有合同约束,省内煤炭企业重点落实与其他用户的合同。“我们总不能不讲诚信,将原本签给其他用户的煤炭硬拨给省内电厂吧?”一位煤炭企业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故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安徽省煤炭年产量已超亿吨,而省内电煤年需求量只有五六千吨。电煤告急,并非省内煤炭供应量不足,而是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之间的价格和利益失衡。电煤频频告急,归根结底反映的是计划与市场的体制矛盾、行业界限造成的行业对垒的矛盾、垄断和市场之间的矛盾。
煤电矛盾由来已久
安徽省系产煤大省,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含煤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2.9%。去年,全省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1.18亿吨,同比增长30%左右。
遗憾的是,近年来,每逢全国性电煤紧张,安徽省常常不幸成为其中形势最危急的一个。2004年4月12日,全省12家大中型火电厂除合肥二电厂外,都只有半天的存煤量。6天后,全省无煤停机容量达80.75万千瓦,电力供需缺口达80万千瓦。那一次,合肥市不得不对全市生产型企业实行每周轮休两天的方法,进行限电;短短一个月里,全省有12天采取错峰限电措施。
2008年初,罕见的冰雪天气引发省内电煤告急。情急之下,安徽省不得不采取临时性行政干预措施,缓解燃“煤”之急。而当年5月底,省内电煤再度告急,安徽省由此成为电监会公布的迎峰度夏前即陷入电煤危机的4个省之一。
近几年,迎峰度夏或迎峰度冬来临之前,都会传出电煤告急的消息。“电煤告急已不再是偶发新闻。我每年都要因为电煤紧张累得脱层皮!”省内某发电企业负责人感慨。
今年,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从年初到迎峰度夏,全国煤炭供应都未呈现紧张局面。可是,令一些发电企业措手不及的是,刚刚进入11月份,电煤紧张形势就不期而至。截至11月20日,全省统调20座主力电厂存煤39.1万吨,较19日减少2万吨,存煤量平均不足4天用量。其中,巢湖、国电铜陵、阜阳华润、平圩、马二、皖能铜陵、安庆、田家庵、洛河等电厂存煤不足2天用量。
对此,一些煤电行业外部人士一脸茫然:“我们是产煤大省,怎么最早遭遇电煤危机?”
科学调度破解难题
临近冬季用电高峰之际,电煤供应短缺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提前到达的电煤紧张形势,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有关企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对待,切实做好省内电煤供应工作,确保不发生无煤停机。省领导甚至亲自调度四大煤矿保供省内电煤,要求四大矿确保每日供应省内电煤14.2万吨,以迅速扭转电煤下滑势头。
为了应对省内电煤紧张局势,有关部门也一再强调“皖煤保皖电”,并将迎峰度冬期间省内电煤保障任务分别下达给省内四大矿业集团。
眼下,省内各大矿业集团和发电企业在电煤保供工作中均体现出大局和社会责任意识。皖北煤电集团表示,将努力完成冬季电煤保供计划,自身电煤资源不足的,组织物流公司帮助电厂采购电煤。淮北矿业集团表示,将采取减少入洗、推迟检修等措施,完成保供任务。各大发电企业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仍从稳定大局出发,积极行动保发电。
令人欣喜的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11月21日,省内电煤库存开始止跌。然而,业内人士在欣喜之余提出了隐忧:一次次的电煤告急最终都要靠行政干预来化解,长此以往,会不会给相关企业以强烈的依赖性,从而阻碍煤电市场化机制的建立?
业内专家指出,电煤紧张不是安徽独有的难题,其中有市场、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原因。由于煤价上涨、电煤价格相对偏低,煤炭企业无疑会丧失出售电煤的热情,电厂电煤屡屡告急便成为必然现象。在这种利益格局下,单纯要求煤炭企业道德自律,显然不现实。煤炭和电力都是战略行业,它们之间如不能有效联动,不仅会威胁到电力企业的生存,更会威胁到百姓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部门除了依靠行政手段协调电煤供应外,还应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市场手段,推进煤电联动的步伐。[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