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三钢炼钢厂组织有关人员赴包钢学习考察,取得了许多真经。为了在工艺技术、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方面再上新台阶,该厂开展了“学包钢,对标挖潜”活动,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各车间、各岗位努力开动脑筋,寻找节能降耗新途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炼钢转炉车间借鉴包钢的先进经验,在改进生产工艺方面有令人惊喜的表现。该车间采用煤气试气技术检验钢包底吹透气性,使钢包底吹优质率明显上升,1—10月份钢包底吹优质率平均值为99.28%;对原有29个钢包进行加高,为精炼炉冶炼时钢水翻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合金仓的改造颇有成效,使转炉出钢温度降低6—10℃,减少了对炉衬的侵蚀。同时,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活动,使钢包自开率、精炼电耗、产量等指标都有长足的进步。一炼钢连铸车间5#连铸机的表演也十分抢眼。1—10份,5#连铸机品种钢综合优质率达94.7%,其中8月份综合优质率达95.24%,为历史以来最好水平,10份品种钢产量达55237.9吨,占总坯量的47.80%,创品种钢生产以来最高水平,品种钢优质率的提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炼钢厂在5#连铸机上大胆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使中包龄稳步提高,平均包龄由2008年的19.62炉/个,稳步提高到目前的23.28炉/个,按5#机年产量140万吨计算,可以节省中包112个,节约中包耐材成本达224万元/年。
二炼钢转炉在学包钢活动中,将重点放在了炉型控制上。该车间采用冶炼护炉为先,溅渣护炉为主,耐材护炉为保障的手段,通过激光测厚仪的适时监控,数字化反映炉型的安全系数,对30吨转炉炉型进行有效的控制。此举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二炼钢年产量目标200万吨钢有望提前完成,金属料耗同比下降5.74千克/吨,补炉料消耗同比下降0.17千克/吨,实现一年只用一个炉衬的目标。同时,在提高氧枪枪龄、提高出钢口龄等方面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氧枪龄为164炉/支,同比提高13炉/支,1—10月份平均出钢口龄为141炉/支,10月份达到183炉/支,大大缩短了出钢时间。二炼钢连铸狠抓内部管理和技术攻关,取得良好的成绩。10月份,3台连铸机月产首次突破18万吨,达18.23万吨,平均日产5880.97吨,连浇炉数289.85炉/组,三项指标均刷新历史最好水平。该车间积极开展棒材非定尺率攻关,将定尺的合格率由83%提高到90%以上,为公司增加了效益、“操检融合”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和检修质量、高拉速攻关将小方坯拉速提高到2.8米以上/分钟。此外,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率攻关解决了转炉煤气“用”、“收”、“送”的问题,1—10月份煤气回收总量达3.6亿立方米,平均每吨钢102立方米。氧气利用率攻关,使制氧生产连续2个月基本实现氧气零放散挑战性目标,其中5、6月份氧气利用率分别达99.63%和99.53%,创历史新高。
“学包钢“活动在炼钢厂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各车间纷纷“亮剑”,亮出了炼钢节能降耗的新台阶,亮出了炼钢效益新的增长点。据统计,1—10月份炼钢工序能耗为-7.44公斤标煤/吨钢,同比降低6.6公斤标煤/吨钢,吨能费用按1418.44元/吨标煤计算,吨钢产生效益9.36元。(来源:三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