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铁矿石谈判中处处被动的局面,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业心中难解的结。2010年铁矿石谈判鸣锣在即,供需各方相继释放了各种信息,力争在谈判博弈过程中争取主动。本报今天梳理双方各自手握的“底牌”,还原谈判中的砝码。
中方未雨绸缪三“底牌”:减税、找矿、“中国价格”
必和必拓和力拓在澳大利亚的矿山,放眼望去一片露天矿,而国内的露天铁矿石却越来越少,大部分矿山都要深入地下,矿井越打越深,开采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2010年度铁矿石虽然还未正式鸣锣,但供需双方暗战也已逐步升级,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需求方的中国钢企,手中握有三张“底牌”。
底牌一:减税
昨天,工信部网站上的一则《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通知,给处境艰难的国内矿山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意见》中指出,要针对我国冶金矿山企业社会负担重、税费负担高、长期受国际市场冲击、缺乏竞争力、经营困难的问题,开展冶金矿山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减轻冶金矿山企业负担。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内矿山企业的税赋也远比国外矿山要高。它们不仅需要交纳17%的增值税,还要上缴9元/吨的资源税,加上矿山资源补偿费等各种税费综合起来,是1994年税改前的4倍。
当时的税制改革,使矿山企业的增值税负担比税改前征收产品税时增加了1倍以上,而冶金矿山资源税更是提高了10倍。
在工信部公布的《意见》中指出,各地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机构要按照《意见》精神,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减轻冶金矿山企业负担的实施措施,并于2010年3月底前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帮助冶金矿山企业尽快走出困境,促进国内冶金矿产品市场健康发展,减缓进口铁矿石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制约,保障我国钢铁工业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地方政府无法改变税收,可能会通过相关补贴政策来减轻冶金矿山企业的负担,而减税措施,还需要国家财政部来统筹决定。
底牌二:找矿
在几天前,同样是一则重磅消息被释放出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召集多名地质矿藏专家讨论后形成共识——经过对冀东地区勘探,预测该区铁矿潜在资源量高达100亿吨。
这是除了减税之外,另一影响铁矿石谈判、明显利好中方的重大消息。
另据相关数据,中国铁矿资源潜力大于100亿吨的矿床有2个,目前中国具有9亿吨铁矿石年产能,在建和规划建设的矿山规模到2015年铁矿石产能将达到每年12亿~12.5亿吨。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全球稀缺资源将成为各国抢夺的重点对象,资源优势方也越发具有操控资源市场价格的能力,同时在谈判的话语权方面占据更多的优势。我国在冀东地区铁矿石资源的这一发现,未来将能缓解中国铁矿石短缺的这一资源危机,同时也是对世界铁矿石垄断商的一种挑战,可能间接影响到海运市场的运价。
不过,与三大矿山巨头相比,国内铁矿石多是贫矿,一些品位只有10%的矿石都在开采,采矿技术难度大,开采成本也就成倍提高。另外,去看看必和必拓和力拓在澳大利亚的矿山,放眼望去一片露天矿,而国内的露天铁矿石却越来越少,大部分矿山都要深入地下,矿井越打越深,开采成本也就越来越高。
底牌三:“中国价格”
中方祭出的第三招,是寻求建立在长协矿价格基础上的“中国价格”。
负责协调中国钢铁企业进行谈判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是提出“中国价格”的倡导者。今年8月,中钢协就曾与澳大利亚第三大矿石生产商FMG达成有条件的铁矿石价格协议,价格较力拓与日韩等国钢铁企业达成的年度“首发价”协议低约3%。今年10月,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又公开表示,中国是铁矿石的最大买家,要求矿业巨头适时给予“量大价优”的照顾。
目前中钢协会长邓崎琳掌舵的武钢,则是“中国价格”的率先实践者。上个月,武钢就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公司达成协议,将从后者长期(5年以上)采购铁矿石每年达数百万吨,而长期协议的价格将有别于钢厂与三大矿山达成的首发价,遵循中钢协一直推行的“中国价格”。
中国企业一直在开拓三大矿山之外的货源,“俄罗斯的铁矿石、南非的铁矿石含量也不错,距离我国比较近的蒙古铁矿石也可以开采,归根到底就是要扩大货源,寻找多元化的供应市场。” 原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周世俭指出,“眼下,三大铁矿石巨头确实是占垄断地位,但是这个垄断是可以打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