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4日,828米高的全球最高楼——哈里发大楼(此前称为“迪拜塔”)举行了落成启用典礼,从而揭开了全球建筑史新的一页。当典礼上绚烂的礼花消散之后,很多人想知道的是,堪称现代版“巴比塔”(《圣经》中提到的通天塔)的哈里发大楼到底是怎样建成的?其中包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建设者中有中国工人
据报道,哈里发大楼的1至39层是高级酒店,40至108层是高级公寓,109层至156层是办公楼和展望台(位于124层),157至160层用于安放通讯设施。160层以上是200多米高、直径为2.1米的尖塔。
这样一座庞然大物,是典型的多国合作产品:由美国SOM建筑设计公司设计,由韩国三星物产建设部门负责营建,比利时BESIX负责施工,迪拜当地的ARABTEC公司负责供应建材和人力。参与建设哈里发大楼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多达5000多人,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17个国家。
在哈里发大楼的建设者中包括约350名中国工人。大楼表面超过10万平方米的中国产玻璃幕墙,就是他们用时14个月一层层挂装上去的。这支施工队伍曾为香港多座大楼安装过幕墙,经验非常丰富。目前,这些工人已经回国。
风速曾是修建的关键
在回忆修建哈里发大楼的经历时,主要承包方三星物产的现场技术负责人姜正旭说,修建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与大风进行“战斗”。他说,尽管迪拜的地面温度是摄氏43度,没有一丝风,但在100层以上的施工现场,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风速通常在每秒30米。虽然高层安装有安全网,但“有可能让狂风刮走的恐惧让人双腿打颤”。
卫星跟踪盖楼全过程
哈里发大楼的总体重量超过50万吨。为保持稳定,大楼的建造采用的是高强度混凝土,并建在一个3.7米厚的三角形结构基座上。该基座由192根直径为1.5米的钢管桩支持,而这些钢管桩则深入地下50米。即便如此,为应对未来可能的下沉,在建设过程中每层的实际高度比设计高度高出4毫米。
在建设过程中,哈里发大楼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动态,都由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跟踪。在建设期间,建筑物的重力变化情况,由设置在建筑物中的700多个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
据报道,为了保证安全性,哈里发大楼的设计标准是能够经受里氏6级地震(当地属于少地震地区)。它还能在每秒55米的大风中保持稳定,在高楼中办公的人完全感觉不到大风的影响。
此外,哈里发大楼设计了4个隐蔽所,每30层一个,用于对付火灾和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另外,除了54部高速电梯,还安装有专门的应急电梯,可以从高处迅速而安全地疏散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