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结构生产利润日益透明的今天,如何利用有限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产生更高的产品价值,这是每一个钢结构行业从业人员每天必须思考的问题。
生产过程中,原材成本利润占整个工程项目利润80%%以上甚至更多。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把所有的原材利用率最大化,把损耗降到最低点,才能使工程利润最大化。若是项目的产品价值大部分被剩余的原材余、废料所代替,即便是工程价位很高也很有可能没有利润甚至负利润。
管好原材料可有效控制成本
首先,原材采购很重要,占总指标的40%%。在结构领域原材的规格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材料可能会有不同的规格,虽然同一种材料不论长短如何都能达到工程要求,但是不同的长度会给现场生产减少或增加各种困难,从而使成本发生变化。
比如:结构用型材其规格长度大概有6米、8米、9米、12米等几种。确定哪种长度更合适后,就应根据工程要求以及工艺标准来选用,其最终目的是降低损耗,使利用率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但是也要考虑现场生产的局限性,不可频繁接料,否则会增加工程量和生产成本且外观成型也不好。
在量大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定尺,即便是采购成本有所增加也要坚持。
通常情况下原材若是不考虑延米对接,其损耗在7%%~8%左右,有的小型材料如6米定尺可能高达10%左右。定尺的原材损耗一般在1%以下甚至更少。满足工程总量要求采购成品原材成本每吨增加200元左右(市场价越高增加的费用越多),这里还不包括生产过程中人工和辅材的费用。
例如某种管材市场现货6米,单价4000元/吨。工程需求20吨。按7%%的损耗计,共需采购21.4吨,合计8.56元;废料按1900元/吨计,合计需要8.294元。定尺加价80元/吨,损耗1%计,共需采购20.2吨,合计8.2036元。节省资金900余元。
这就要求采购人员不但要理解市场行情、懂得讨价还价,还要对现场施工和技术有一些了解。可以说:原材的规格基本决定了原材的损耗。
其次,生产管理占总指标的60%%。生产管理有两个方面:原材的库存领用管理和生产使用管理(成本控制)。
库房管理无外乎把库存按规格类型整理清楚,并且能根据生产的使用情况及时有效地提供材料库存明细。要严格按照生产领料证明发料,确保生产的使用。一定要按照清单发料,保管好清单上需要退库的材料。
若是工段私自拿料要坚决制止,情节严重的要执行处罚。生产使用管理是降低原材损耗最为重要的一环。
成本控制需要团队精神
成本控制不是哪一个人的工作,也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工作,这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努力,这个团队不但包括专业的材料管理人员,还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以及车间一线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管是生产管理人员还是生产员工都要把降低成本当做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当做是自己份内的事情。
在成本、质量、产量相互冲突时,哪个是必保的?答案是肯定的:成本。因为成本直接关系到效益。以某公司生产部为例:每年工程用材数量约2万吨。1%%的损耗就是200吨,按市场单价4000元/吨计,就是80万元。
成本的控制并不是把什么都控制住。而是在满足生产有序进行的情况下,通过一定方法与手段,对可以节余的进行控制,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并制定一系列的奖罚措施。浪费的要处罚,节余的要奖励。
首先,要有专门的材料管理人员,岗位设置要人尽其用。具体人数要按照公司的生产规模及产量来确定。以国际钢构为例:至少需要3~4位专业的材料管理人员。每年的材料损耗能够控制在3.5%左右,对企业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其次,生产部门的使用管理,按照材料排版组织下料。正常情况下排完版的工程损耗可以预期。但是有时会出现下错料和半成品的丢失。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可以组织统一的下料班。下料班的工作不但包含板材、型材的下料及管理,还应有专业人员进行半成品配送。下料班根据排版和所领的材料进行下料,板材和型钢下料时,如果发现有更加科学的下料方式(能够结余材料),下料人员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作业,并把结余的材料保存起来。
结余材料积攒到一定数量时可以返还公司,公司按市场价的百分比进行奖励。小件班组的基本工作就是消化余料、消化库存。排版时可按重量提供小件材料供其作业,所有小件一概按矩形算量(这样对公司有益,工程结算也是按矩形结算),相同重量应该每个工程都有结余。同样结余部分有一定数量退库时,公司予以一定的奖励。
经过排版的材料一律不加损耗,小件部分根据成品实际的规格加一定的损耗,其损耗不超6%。有结余按市场价百分比予以奖励,反之出错就按市场价百分比进行处罚。
这样,下料班组要想得到奖励就必须控制损耗,精心作业,使材料结余,无形之中降低成本。
下料完成后对下道工序有专门的人员进行配送并签字确认,这样基本能杜绝半成品的丢失。下道工序(主要是铆工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拼装。其他的事项即无需过问,从而大大节省铆工的时间。若是半成品材料在铆工段丢失,工段必须写申请并经生产领导确认,经过处罚后下料班根据申请到材料管理部门领料才能补料。
由于铆工段在缺料的情况下必须经过下料班组,而下料班组也没有多余的材料(在所有材料切割完成的情况下),所以只能上报。
由于补料所经过的手续繁琐,任何工段在构件原材或半成品方面都必须细心对待,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否则就要受到处罚。这样有利于养成人人节约原材、爱惜原材的习惯。
对于公司库存的中厚板板头部分,根据其下料作业的繁琐并不出量,公司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比如:下其他小件的单价是30元/吨,若是利用库存板头可按200元/吨计算(具体单价另计),但是这部分材料的使用必须经过库房和材料管理人员的确认。这样下料班可以组织2名员工专门用半自动设备进行库存余料的下料。这样库存板头能够得到消化(即便是损耗大些也比当做废料处理的利润高),即便是平均每月消化1~2吨,其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
原材损耗控制了,库存的余料也得到有效利用,人人都能养成爱惜、合理利用材料的习惯。原材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将不难控制。程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