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日久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终于忍不住了。年逾七旬的老会长吴溪淳在行业信息发布会上痛批舆论“捣乱”,给铁矿石谈判“添乱”,甚至提出“能不能请大家不要关注我们”的建议。(据昨日《新京报》报道)。
经过舆论的一再报道、放大,铁矿石谈判已经杵在公众眼光的焦点上,骑虎难下。而中钢协作为谈判的统筹协调方,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最近舆论的几个焦点:一是三巨头撇开中国去新加坡与日韩谈判;一是由于中钢协去年谈判失误,今年宝钢重上谈判桌主导大局,中钢协退居二线;一是现在铁矿石现货价格比长协价格又高了不少,就因为去年不肯接受首发价,中国钢企只能买高价现货矿。
这些例子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里面有对的,也有内行看了笑话的。比如“中钢协退居二线”,事实是,即使是去年,中钢协也不是上谈判桌与三巨头正面交锋的代表,也是幕后主导,宝钢出面。今年的情况与去年没有任何差别。但却被解读为“谈判不利,中钢协被撤下”,这无疑是外界由于中钢协今年对于谈判再三缄默而做出的臆测,并无根据。
再比如,关于铁矿石现货价疯涨,已经比长协矿高出多少多少的消息。事实是,现货矿均是到岸价,其价格中包含了不菲的海运费;而长协矿为离岸价,价格不含海运费,二者在换算前,并无可比性。另一方面,去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到厂价比上一年度下降了34.19%,这一降幅高于三大矿山与日本新日铁达成的2009年首发价格(降幅33%),也就是说,与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中钢协死守底线让钢铁行业吃了哑巴亏”不同,2009年我国的混合采购方式无形中反而降低了钢企的原材料成本。
而但凡谈判失利,中钢协就是众矢之的。事实上,中钢协的决策也是主要会员企业的共同决策,这包括了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一级梯队企业,也包括了国内产量在50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钢企,这些企业的一把手担任着中钢协的会长、副会长职务,遇到铁矿石谈判等重大问题,均由会长办公会议讨论确定对策。
当然,很多消息也并非全然是空穴来风,钢协自己的问题也需反省。去年谈判时,钢协一再发表意见,公示底线,自然给外界造成这种错觉———谈判代表不是宝钢而是中钢协;而今年情况截然相反,钢协沉默不语,对外界一切与铁矿石相关的疑问不予回答。但在经济问题热点化的当下,如果不发言,言论空间自然就被谣言和猜测占领。
而问题之外,更多的恐怕是无奈———谈判吃力,关键是内功欠缺。中国钢铁行业大而不强,体制问题突出,整合步伐艰难,生产效率不高。如此分散的钢铁企业,面对高度集中的三大巨头,谈判中招架不住,这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谈判策略或者技巧能够改变的事实。而中钢协的尴尬定位,也让其希求推进改革让钢铁行业集中度更高面临执行难落实难的问题。它不是企业,其会员企业只是依赖钢协松散的组织在一起,却不会有企业统一号令统一行动的效果;它也非政府部门,只有上传下达的功效、组织协调的能力,却没有直接下达命令的权力。(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