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的长协机制,已面临崩溃。”3月23日,国内两家钢厂的负责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如此表示。直言不讳的背后,带着不少无奈。
此前的3月22日,《金融时报》报道称,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在内的矿商,已和新日铁、JFE、住友金属和神户制钢等日本钢铁制造商,达成初步协议,以与现货市场挂钩的短期合约,取代有着40年历史、基于年度合同谈判的铁矿石定价体系。
当天晚上,这一消息在获得证实后,亦在中国钢企高层之间广泛流传。
2009年,日韩与力拓达成的年度铁矿石价格为61美元/吨。按照三大国际矿商的要求,2010年,铁矿石价格将在此基础上上涨90%至100%。这一涨幅,已将使得中国大多数钢企陷入亏损境地。若铁矿石价格最终与现货市场接轨,最终的涨幅甚至远高于100%。23日,中国市场铁矿石现货价格已攀升至151美元/吨。
截至发稿时,三大国际矿商和中钢协均未对此作出回应,但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钢协已在与会员单位商讨应急对策。
长协机制行将崩溃,国际铁矿石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适用全新的游戏规则。而中国钢铁业,尚未对此做好准备。
“现货定价”逼近
“现在,季度价还是半年价,都已经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我们希望的是,能尽快确定下价格。”23日,一位中型钢厂的负责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一直以来,出于对组织生产和稳定钢价的角度考虑,钢厂都希望维持长协机制(每年定价一次)。
依据传统,一周之后的4月1日,2010年年度铁矿石谈判结果理应出炉。但“传统”被打破的可能,正在日渐增大。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并逐步复产后,目前,矿商和钢厂,也就是供方和买方,对目前的经济恢复程度持有不一致的看法,每个季度调一次定价,或许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北京冶金大学教授许中波向本报记者指出,“而且,日本钢企和必和必拓已经在焦煤上采取季度定价方式了。”
同样,在铁矿石市场,三大矿商也不再避讳对“现货定价”的诉求。
上周五,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唐山表示: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确已提出将2010年铁矿石基准价格上调90%至100%,中国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激进”、“疯狂”、“不理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是多位中国钢铁业人士给予淡水河谷等矿商的评价。2010年年初,中方的涨价预期是20%,后不得不默认了40%,但底线仍在被不断突破。
中方再陷两难
3月23日,一家大型钢企的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我认为,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中方跟进日韩”。
而许中波则认为,中方可能还会重蹈2009年“谈不成”的覆辙。一位业内资深专家也表示,中钢协年初对“统一价格”的坚持,可能正在形成一个不小的尴尬局面。
“假如日本和澳矿签了首发价,澳矿又不同意中国'统一价格销售’的条款,中国钢企该如何办?是应该跟进,还是像去年那样,坚持'不接受统一价格’就不签价格协议?”他说,“如果矿商直接取消对中国的长协矿供应,全部改为以现货价或是必和必拓一直提倡的指数化定价结算,中国将如何应对?这倒是实现钢协希望的'统一中国价格’了。”
“回过头看,今年初,我们又错过了某些时机。”上述高管人士不无遗憾地表示,“而目前,基本上已是天下大乱,我个人认为,近两年内我们都没有更好的选择”,“即使将来能回归长协体制,也必定先吃很多苦头。况且,还不一定能回得来。”
“后长协”时代
面对国际矿商“疯狂”的提价要求,中钢协会长、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指出了钢企两条可选的道路:一是减产,减少矿石购买;二是接受不合理的高价矿石,导致钢铁工业大面积亏损,把钢企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
不过,许中波表示,“去年,中国没有谈下长协矿,中国钢厂还不是一样生存下来了?”
对中国钢铁业这个全球最大的铁矿石需求方来说,目前唯一的利好是,这仍然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许中波预计,2010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量较2009年将会下降。“而且,目前国产矿的复产能力很大,这块的补充能力也不容忽视。”
而在“后长协”时代,中国钢铁业还有更多的“战略问题”亟待解决。
此前,中方谈判代表宝钢的相关负责人,曾反复强调,面对铁矿石价格上涨以及中方在谈判中的话语权等问题,应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不能期望“以战术来解决战略问题”。比如,中国钢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整合;优化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结构;确立资源掌控的战略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