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3月29日电(张建松张文静)59岁,是许多人选择退休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他却坚定地踏上了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76岁,当他亲手把企业送到世界港口机械行业“头把交椅”上的时候,曾经为此呕心沥血的他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他,就是我国现代集装箱港口装备制造业领头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高级工程师管彤贤,2009年度的上海科技功臣。
戴着一幅黑框眼镜的管彤贤,看上去更像一位大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从头到谈到的都是振华,而没有一句谈及自己的功绩。
振华是管彤贤的骄傲,更是我国港口机械行业的骄傲。1992年,时任中港总公司船机处处长的管彤贤主动请缨,担任上海港机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的“振华港机”负责人,公司注册资本100万美元。
在上海浦东三间简陋的办公室,管彤贤带领十多名员工开始白手起家。当时,我国港口机械水平和实力在世界上排名倒数,只能依靠外国港口起重机。但管彤贤很清楚,港口机械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中国有竞争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外贸交易的数量和频率都在加大,世界市场对港口机械的需求潜力很大。“我们赶上了需要大机械的时候,看准这个机遇,就要赶紧挤出去。”他说。
自从起重机发明以来,一次都只能吊起一个集装箱,吊装效率有限,管彤贤和他的同事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经过日夜攻关、细心钻研,科研人员终于制造出双40英尺箱起重机,一次可承担80吨的重量,既可双箱操作,也可单箱独用。此技术一出,业内震惊,被称为“21世纪起重机更新换代产品”。振华港机以骄傲的姿态进入到世界74个国家的港口,就连一直以港机为骄傲的德国,也不得不引进振华产品。
2000年,当运载振华港机的船驶过德国易北河上拱高仅40米左右的桥时,高达70几米的起重机“突然'变矮’了,顺利通过。两岸居民看后,热烈鼓掌。当时,船长给管彤贤打来电话说:“我深深地感觉到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
科技创新,是管彤贤赋予振华不断攀登的动力源泉。振华首创的全自动化双小车集装箱起重机,是目前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自动化程度最好的产品;独创的应用超级电容的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达到降耗30%、降噪、消除黑烟的环保效果;首创的高效环保智能型立体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取消传统码头用内燃机驱动的平面水平运输,将码头装卸完全置于轨道上用电驱动来实现,被称为集装箱装卸史的一场革命。
在管彤贤的带领下,振华还成功开拓海上重工市场,成功研制亚洲最大4000吨全回转浮吊、世界最大7500吨全回转浮吊。“振华港机”也成功转型为“振华重工”,并创建了世界知名品牌“ZPMC”,提高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带动了我国机电等相关配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管彤贤常说:“创新是种冒险,重要的是宽容错误和过失。”严兵是管彤贤一手带起来的技术人才,他回忆说:“有一次,我们在设计一个新的机械产品的时候,全部组装好了,才发现一个轴承的规格不对,但如果拆下重新组装,不仅浪费人才财力,还要承担推迟交货的违约风险。管总当时得知后,只有一句命令:全换掉!”
千方百计为科技创新人才创造成长的沃土,目前已成为振华的企业文化。管彤贤说:“引进人才可以松,不苛求学历和年龄,但进入振华的人,都要成为人才。”振华设立了内部的英语和计算机考试,通过考试的员工根据考试级别可按月获得津贴,企业还经常为职工提供到国外学习深造的机会。
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振华的许多人才脱颖而出,挑起了企业发展的大梁。76岁的管彤贤,今年选择了退休。他说:“18岁,是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也是一个企业的成年。振华需要年轻人的带领不断前进,这是我送给振华最好的成年礼!”(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