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油企上市暴富路径:油田从2000万到50亿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2-9 9:25:09  兰格钢铁
    从2003年花费不到2000万人民币转手买下中石油位于松辽盆地的三块油田,到七年后整体IPO估值约50亿,吉林省松原市一家民营石油公司创造了又一个财富神话。

    这家公司名为MI能源,2001年在开曼群岛注册登记,现在的控股股东为一家名为FEEL的香港公司。2010年12月1日,MI能源开始在港交所招股,公司计划发行6.62亿股,招股价介乎1.7元-2.16元,此次招股最多募集14亿港币。根据MI能源公司的上市资料显示,该公司的核心资产为位于中石油吉林油田松辽盆地的三个石油区块,分别为大安、莫里青及庙3三个油田。按照此次公开发行股份占其整体股权的25%计算,MI能源公司的总体IPO市值达到50亿人民币左右。

    凭借上述三个石油区块,MI能源成为国内少数拥有石油开采的民营石油公司。不过MI能源目前拥有的这三个石油区块也是几经辗转的“三手”资产。1997年因上述三个区块品位低开采成本较高,中石油开始对外招标。从1997年到2003年,六年间各方势力围绕这三个区块资本运作不断,两家国外公司先后短暂进入又旋即退出,最终三个区块被一家名为FEEL的香港公司于2003年以213.5万美元(当时汇率计算不到2000万人民币)收购并经营至今,而FEEL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吉林油田前员工:张瑞霖和赵江巍,赵江巍为张瑞霖妻子赵江波的弟弟。同样的高成本开采油田,到张瑞霖手里后采油成本甚至低于中石油平均采油成本。

    三手倒卖

    MI能源的三个石油区块均为从国外公司手中购得,这些区块从1997年中石油对外招标到2003年落入张瑞霖口袋,期间经历了两家外资公司。

    1997年,急于上市的中石油首次将一些低品位开采成本高的油田进行公开招标,当时吉林油田的大安、莫里青及庙3三个石油区块被划分对外招标。1997年10月16日,中石油与澳大利亚环球石油公司就大安及庙三两区块签订初始产品分成合同,一年之后双方又就莫里青区块签订合同。就此,中石油吉林油田的三个区块悉数为外资持有,此举也为MI收购上述三个油田埋下伏笔。

    两年之后,2000年澳大利亚环球石油公司又将其所属三个区块的90%权益转让给一家名为MicrobesInc的美国公司,2001年5月26日,MicrobesInc设立全资子公司MIE接手上述三个油田。随后由张瑞霖控股名为FEEL的香港公司出场,2003年8月11日FEEL以213.4万美元(当时约合2000万人民币)收购MIE100%股权。至此,大安、莫里青及庙3三个石油区块落入张瑞霖袋中。不过当时2000万投资对时年32岁的张瑞霖来说仍为一笔巨资。据MI此次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0万投资为张瑞霖向朋友所借,并于当年还清。

    收购完成之后张瑞霖开始“垂帘听政”。2003年10月4日,张瑞霖将90%的FEEL股权转让给其妻子弟弟赵江巍,自己拥有剩余股权,MI能源的实际控制股东换成赵江巍。作为一种牵制,张瑞霖与赵江巍又签署一项一致行动协议,其中的限制性条款规定,如果双方没有就相关事项达成一致行动意见,张瑞霖有权获准就赵江巍股份进行投票表决。

    而此后一直到2008年5月张瑞霖收购MIE才宣告结束,在此期间张瑞霖又上演一出空手套白狼大戏。

    2005年,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促动下,张瑞霖准备在收购的区块上打井采油。为获得前期开发资金,当年5月,张瑞霖以MIE17%股权作为融资抵押,向吉林银行辽源分行借款3亿人民币。在获得前期开发贷款之后,MIE公司的采油收入开始出现井喷。根据MI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2007、2008年两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了12.2亿,19.7亿人民币。

    在获得巨额收益之后,张瑞霖开始偿还当初收购MIE欠款。2008年5月19日张瑞霖以2000万美元为价,了断当初与MicrobesInc签订协议中所规定的所有未偿还持续付款以及所有未结清债务。

    从银行借款采油到获得收益偿还剩下收购款,张瑞霖的资产运作手段驾轻就熟。

    采油成本低于中石油

    凭借上述三个石油区块,MI能源成为国内少数拥有石油开采的民营石油公司。但事实上,当初中石油变卖上述三块油田是因其品位低,开采成本高,但是张瑞霖接手后,开采成本却发生戏剧性变化。

    根据MI能源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占总产量80%多的大安区块从2007年到2010年上半年的采油成本分别为每桶5.44美元、4.23美元、6.21美元、5.01美元。而其他两块油田今年上半年的平均采油成本为为11美元每桶。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中石油采油成本为每桶9.12美元,2007年中海油的采油成本在每桶16.37美元,而根据国际能源署2008年公布数据显示,国际再增产油田每桶采油成本都在32到80美元之间。

    由此可见,张瑞霖囊中的三个区块的采油成本明显低于国有公司的操作成本,所谓高成本低品位油田之说似乎并不成立。随之疑问出现,那么如果当时中石油是因上市而急于脱手分散区块的话,那么先后进入的两家外资公司为何又先后退出?

    根据MI的官方说法,张瑞霖是因工作关系与MicrobesInc相识。张瑞霖曾任职的一家油服公司曾是MIE的总承包商,负责钻井,测井及压裂等技术服务。资料显示,张瑞霖在收购MIE之前曾任吉林三环石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赵江巍担任技术该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

    一位国有石油公司的油服系统人士认为,张瑞霖曾经为MicrobesInc做过油服,应该最清楚这三处油田的资源储量以及开采前景。

    不过三个油田的收购价格变化或许能说明外资退出前后的心态变化。2003年,张瑞霖收购MicrobesInc全资子公司MIE的价格为200多万美元,2005年张瑞霖开始打井采油赚钱,而到2008年张瑞霖结清收购MIE欠款时的代价就上升至2000万美元。五年时间,MicrobesInc的三块油田收购价格至少增长了10倍。(财经)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民营油企上市暴富路径:油田从2000万到50亿
  • 柴油荒催生能源领域最大乱象 民营油企炮轰体制
  • 近七成广东民营油企要重组? “上大压小”已经显现
  • 2/3民营油企断油倒闭 石油体制酝酿改革
  • 4万多民营加油站已关1/3 民营油企面临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