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的5年是极不平凡的5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5年。5年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以及旱灾、水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空前挑战,但全行业“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果敢应对,奋力前行,提前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实现了新的跨越。
回眸“十一五”,石化行业经济在走过跌宕起伏的道路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集中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到今年10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几个月外,行业产值增速均在21%以上。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最具投资吸引力的行业之一,固定资产投资以较高速度增长;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较为配套、基本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强大工业体系。
“十一五”前3年,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产值、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29%和26.36%,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发达国家石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能、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在国际和国内经济持续增长、预期强劲的宏观形势带动下,能源生产快速发展,炼油、乙烯规模化装置建设迈上新台阶,全行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7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依然非常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高位运行,全行业对全国GDP的贡献率接近6%。这一年,煤化工、甲醇、乙醇、二甲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严峻的考验出现在“十一五”的第三年。2008年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先高后低的态势,好似“冰火两重天”。前8个月行业经济高速发展,9月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速大幅下滑,12月份全行业总产值已为负增长,行业景气周期由10年来的高增长转入下行通道。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全行业也发出了应对危机、科学发展的动员令。全行业共克时艰,2008年石化行业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速。2008年,实现总产值6.61万亿元,同比增长24.5%。在全国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工业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位居第一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排在第四位。特别是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的生产,强力支撑了我国实现粮食增产的“五连冠”。
“十一五”后两年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2009年是石化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全行业坚决贯彻《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经过艰苦努力,行业经济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发展局面,形成精彩的“V”形走势。据统计,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总产值6.64万亿元,同比增长0.5%;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20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2009年8月以后,多数石化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特别是成品油、化肥、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轮胎等类产品增速比上年明显加快。2009年,行业利润回升逐步加快,化工行业实现增长,炼油行业也扭亏为盈。
更令人可喜的是,经过风雨洗礼,通过调整转型,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2009年以来,专用化学品和合成材料在化工行业生产中的比重快速增加,标志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正朝着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方向迈进。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石化行业经济走势的基本特点是从高速逐步趋于平稳较快。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1~10月,全行业实现总产值7.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8%。化肥产量持续较快增长,天然气产量继续增长。2010年也是我国乙烯工业的加速发展年,乙烯产量预计达1358.7万吨,比2005年增长75.45%。炼油能力继续大幅提高,原油加工量将达4.15亿吨,比2005年增长45%。
走过“十一五”的不平凡里程,我国石化行业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中国化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