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四万亿时代的新支点 2011在调整中前行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0-12-22 10:43:35  兰格钢铁
    盘点2010年,四万亿是绕不开的话题。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经济下滑担忧日盛,到2010年底GDP增速即将再回两位数的从容淡定,四万亿功不可没。

    展望2011年,四万亿背影渐行渐远。这意味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就此结束,但在积极财政政策仍将继续的情况下,新一年的中国经济会涌现哪些新的投资热点,财政政策如何继续“给力”,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带领中国经济成功突围

    “时速486公里!”12月3日,京沪高铁试运营创下了世界高铁实验的新纪录。这意味着,北京与上海之间的“时间距离”,即将被缩短到4个多小时。

    常年奔走于京沪两城的“空中飞人”小董,对于已经全线贯通,并且将在明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铁充满期待,“等开通了,就可以坐高铁往返北京和上海了!”她掰着手指跟记者细数坐高铁的好处:不用提前两个小时到达机场,不用脱掉靴子过安检、不用忍受飞行时频繁的颠簸、不用因为一场雨就在机场滞留,最最重要的是省去从市区到机场的折腾!

    这条因为四万亿而诞生的高铁,让京沪一体化即将成为现实。与京沪高铁一起列入四万亿投资计划的,还有沪杭专客、沪宁城际、杭广高铁等,可以说,四万亿带领中国以更快的速度迈进了高铁时代。

    然而,四万亿最大的功绩不在于此,而在于带领中国经济成功突围。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同样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在股市浮沉了四年多的股民小李,跟记者聊起两年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时,仍然心有余悸,“报纸、电视、网络,天天都在讲金融危机,感觉世界经济好像就要不行了,中国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

    这样的担心,使得小李甚至改掉了天天看盘的习惯,“大盘已经跌到两千多点了,随着危机蔓延,没准会跌到一千点以下。”当时的小李十分悲观。

    正是在经济下滑的忧虑下,四万亿应声而出。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出台四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决定到2010年底,中央增加1.18万亿元投资,带动约4万亿元投资规模。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再次启动。那时,距离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还不到两个月时间。

    同一时间,大洋彼岸的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还在为出台多大力度的刺激计划、如何刺激争执不下。相比之下,“出手快、出拳重”的四万亿,让世界对中国政府的魄力感到震撼。

    “一下子就感觉到可能没那么糟糕,也许经济下滑不会持续太久,股市也会好起来。”小李回忆起自己听到四万亿出台消息时的情形,语调高了起来。

    在止住经济下滑的作用方面,四万亿也确实没让人失望。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探底至6.1%,但GDP增速下滑态势并没有持续下去,随后一个季度,GDP增速开始回升,并一路攀升到2009年四季度的10.7%。当年,中国政府以9.1%的GDP增速,交出了“保八”考题的漂亮答卷,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阴影。

    回顾2009年中国经济“V”型反转历程,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也感叹,没有四万亿就难以成功“保八”。因此,2009年年底,众多经济学家毫不吝惜地给予四万亿肯定,各界献给四万亿的鲜花绽放在各大报纸、电视和网络上。

    四万亿作为“强心针”的作用还在继续,在完成“保八”后仅仅一个季度的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恢复到11.9%的高速,虽然今年全年GDP增速数据尚未出炉,但是,有关部门和权威学术机构均预测,2010年GDP增速可以达到10%左右的水平。

    然而,伴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除了赞誉之外,还有一些质疑和担忧。

    在国务院宣布四万亿计划出台后,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投资计划,合计总额高达十八万亿元,这一现象被分析人士称为新一轮“大跃进”。

    不过,地方政府的宏伟计划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随着中央投资资金分批下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开始凸显,到2010年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急剧攀升,成为中央和地方必须合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万亿执行过程中,中国经济发生的一些新变化,也多次把四万亿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有人认为,四万亿挤出了民间投资,加剧经济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有人指责,四万亿导致新一轮“国进民退”;有人说,四万亿使产能过剩加剧;有人质疑,四万亿流进了楼市,推高了房价。

    针对这些质疑,国家发改委曾分别进行回应,强调四万亿对民间投资并无挤出作用;四万亿投资不存在“国进民退”;产能过剩与四万亿无关;四万亿没有一分钱进房地产市场。

    但不可否认的是,民间投资增长乏力,产能过剩问题仍然严重,房价成为老百姓不能承受之重。在四万亿收官之后,这些难题仍然是中国经济必须攻克的。

    同时,在四万亿这一剂“强心针”见效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仍然是结构调整问题: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严重失衡;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比例不协调;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差距仍然很大。诸如此类的难题,亟须破解。(上海证券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后四万亿时代的新支点 2011在调整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