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在东方找到了一个圣诞老人,从购买西班牙、葡萄牙的债券,撒下211亿欧元的订单、在希腊的港口找到合股的方式,到12月21日王歧山副总理再次承诺对于欧债危机不会坐视不理。这让欧元找到第三个解救者,第一个是欧盟,第二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上述理由不是欧元稳固的全部,欧洲从欧元区获得的经济利益才是关键。
欧元区国家以建立欧元区永久危机应对机制的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针对欧元区解体的质疑。
12月16日,欧盟成员区领导人决议,修改去年12月1日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加入拯救条款,即“以欧元为本国货币的成员国可以设立一套稳定机制,在迫不得已时,为维护欧元区整体稳定而启动。根据这套机制提供任何财政支持,都必须附加严格条件”。
修改《里斯本条约》为欧元区国家拯救危机提供了武器,不必通过贷款与购买国债就可以提供紧急救助,但救助附加的条件则是被救助国需要稳定本国财政,降低负债。这说明,欧元区将共同维护欧元,以建立财政纪律的方式维持欧元信用。
从贸易、货币两个方面来看,欧元区均不会解体。
欧元区的创立创造了欧盟内部的贸易聚合效应。欧元建立后,成员内部、欧盟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增加。从1999年到2008年,年均出口增长13.18%,进口增长12.31%。其中以德国这个工业大国受惠最多,德国曾是全球第一出口大国,2007年和 2008年,其贸易顺差占 GDP之比分别达到8.03%和7.20%,金融危机后,德国出口暂时回落,但2009年这一比例仍然高达5.80%。今年,德国出口回暖,其上半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再次到达6.07%的高位,被称为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小奇迹。
欧盟的东扩与欧元的震荡整固,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小插曲。
欧洲需要首先在欧洲内部拓展市场深度,目前提振内需一词十分红火,欧盟与欧元区正是提振欧元区内需的表现。只不过在金融危机之前的货币狂潮中,提振内需玩得太过火变成寅吃卯粮,那些并不具备经济实力的国家随着欧元的升值尽情享受进口物品,债台高筑维持高福利,金融危机之后这些“路易十四”们只能以债务危机的形式还债。
有证据可以反证欧元不会解体。
如果欧元要解体,就不会在危机时期继续扩张。今年7月13日,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将成为欧元区的第17个成员国。这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欧元俱乐部第一次增加新成员。如果欧元要解体,就不必一次又一次谈判,约束各国的财政纪律。
可见,欧盟要做的不是拆分欧元,而是让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共同遵守严格的财政纪律。不管希腊的工人如何上街游行,不管西班牙航空公司的员工如何罢工让航线瘫痪,不管德国纳税人是多么痛恨补贴懒汉,欧元区重建秩序的步伐不会减慢。
金融危机后一再爆发的欧元危机显示,欧元竞争力不如美元,欧元取代美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的愿望落空,但利好欧元的是信用上升,在艰难的情况下欧元区坚持不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坚守财政纪律的底线,可见欧元的信用强过美元。
换个角度看,欧元区与我国有相似之处,欧元内部的国家在经济视野上如同一个个行政省,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在参加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统一的、纪律严明的大市场是多么重要:有统一的内部大市场与稳定的货币就等于拥有了稳定的大后方,而促进内需是深化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基础。而欧元现在所做的就是继续推进市场建设,借危机建立严格的财政与货币纪律。
从中国的经济外交处境看,支持欧洲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必须这么做的问题。这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来源:搜狐财经博客 作者:叶檀)
兰格钢铁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兰格合作媒体,兰格钢铁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