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关染料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思路已经渐渐清晰。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染颜料行业将转入技术与产业升级整体提高阶段,进入染颜料生产制造工艺的规模化、清洁化和产品的高品质化阶段。
行业发展痼疾有望改善
传统的印染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污水,加工后废水中一些有毒染料或加工助剂附着在织物上,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主要如:偶氮染料、甲醛、荧光增白剂和柔软剂具致敏性,聚乙烯醇和聚丙烯类浆料不易生物降解,含氯漂白剂污染严重,一些芳香胺染料具有致癌性,染料中具有害重金属,含甲醛的各类整理剂和印染助剂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等。这样的废水如果不经处理或经处理后未达到规定排放标准就直接排放,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破坏水体、土壤及其生态系统。印染加工行业这一发展痼疾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进一步改善。
根据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到2015年,我国纺织纤维的产量将会达到4000万~5000万吨,染料的年消耗量(加上出口量)将增加到100万吨以上,纺织印染助剂将会达到120万吨以上。因此,“十二五”期间,染颜料行业生产计划以年均3%的增长率控制发展速度和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推广清洁工艺,减少“三废”排放量,到“十二五”末期染料工业污水排放和COD(化学需氧量)削减量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再下降10%。
重点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染料工业“十二五”规划思路提出,要开发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染料工业“三废”的产生量;重点推广催化技术、三氧化硫磺化技术、连续硝化技术、绝热硝化技术、定向氧化技术、组合增效技术、溶剂反应技术以及其它清洁生产技术等;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废水产生1200万吨/年、减少COD产生30万吨/年。到“十二五”末期,染料工业污水排放和COD削减量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再下降10%,分别占行业排污总量的15%和18%,行业整体环境水平将有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染料工业要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增长方式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国内品牌体系建设和国际化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坚持走以质取胜,自主创新,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集团。通过国际市场品牌的提升,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促进全行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染料工业要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开拓生产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以适应不断涌现的新型纤维、新印染技术的需求。比如以数码喷墨印花用染颜料、高固色率活性染料、节能型分散染料和高性能颜料为代表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染颜料品种,其中有机颜料中高性能颜料品种的产品占有机颜料总产量的比例由“十一五”期间的5%增加到15%。在“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对染颜料的需求将明显增加,染颜料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要注重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成为国际市场上高技术用染颜料的主要供应基地,增强市场控制力。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规划思路提出,“十二五”期间,按照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染颜料企业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发展,发展区域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建成4~6个生产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行业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双高”产品和产能过剩新上项目。严格控制非园区新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与此同时,“十二五”期间,染料工业要加强创新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题、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染颜料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培养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提升技术研究人员的应变能力及研发水平,做好梯队人材培养和储备,为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打下基础,逐步实现从跟随性创新发展到原始性创新。
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拓展发展空间。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跨国经营成为我国染颜料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考虑到我国染颜料发展现状及环境容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十二五”期间要加大谋求海外市场发展的力度,要鼓励有实力的染颜料企业走出去,通过合资、合作、兼并与收购等资本运作,开拓国际市场并推动本土化进程,实现更多的中国跨国染料公司。
规划思路指出,随着世界制造业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和压力越来越大,面对着巨大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环保压力,染料工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必须由依靠资源开发向产业结构提升转变,由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全面发展转变。(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