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记: 常州,于公元前547年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常州”之名源于隋,沿用至今已近1400余年。 此地并无高山大川,易攻难守,故历史上罕有战乱。地不大、物不博,却不失江南的灵动与秀美。 今天的常州,身处长三角之中心,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之城。 而对于当今的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尤其是挖掘机这一竞相追逐的主力产品而言,这个往日的鱼米之乡,俨然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意义不可小觑。 ▲江苏省副省长史和平(左四)、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右四)、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右三)、柳工董事长王晓华(左三)等共同启动柳工东部研发制造基地开业庆典。 (高扬 摄影) 中国本土挖掘机厂商向外资企业发起的市场反击战,正在从小范围的游击转为正面交锋。 2010年12月25日,柳工送给自己一份圣诞礼物。当日,该公司位于江苏常州的东部研发制造基地产出了这里的第一台柳工挖掘机。 对于柳工,这意味着其延宕十年的“东扩”战略基本成型;而由于常州是当今中国工程机械战略版图上的地标之一,则该事件的意义还在于,中国本土的挖掘机产业开始向外资品牌的腹地发起正面进攻,外强内弱的中国挖掘机市场格局开始从最深处发生瓦解,这场已被预言的战争一触即发。 柳工来了 2010年6月21日,柳工东部研发制造基地(即“柳工常州挖掘机公司”)于常州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基动工。 为了建成该基地,柳工可谓不惜重金,项目总投资共计50亿元,规划用地1150亩,其中一期占地600亩。 时隔半年,一期工程即告投产,第一台挖掘机于2010年12月25日下线。 当天的庆典仪式上,柳工总裁曾光安与常州武进高新区相关领导随即签署了“柳工常州基地二期项目”的投资协议,投资额为20亿元。 至此,多年偏居西南一隅的柳工自新世纪开始的“东部扩张”战略基本成型。从广西柳州总部,到长三角的江苏、上海,再到北方的天津,柳工在全国已经拥有9 个研发、制造基地,其传统的产品结构和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柳工,可以南北呼应、纵横东西,基本完成足以打造“千亿元产业”的战略布局。 对于柳工的“东扩”,曾光安将其概括为柳工的“江南情节”。他说,52年前,柳工肩负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的重任,从江南移迁至西南边陲,但不舍江南的情节源远流长。 而兴建常州基地,恐怕不只是这一情节使然。在不久前结束的上海宝马展上,柳工对外发布了“三大核心产品”,目前被市场广泛看好的挖掘机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常州工厂正是直指挖掘机(其计划年产能达到1万台,是2010年柳工总部挖掘机公司的两倍),以图立足长三角,辐射全中国,并有意将其最终建成柳工挖掘机的出口基地。 挖掘机重镇 事实上,来常州创一番天地已有先到者。 2010年6月2日,玉柴重工东部基地开工奠基典礼同在常州武进高新区举行。当时隆隆的礼炮声在眼前的柳工常州工厂所在地听得非常清楚。 据记者了解,玉柴重工在这里投资8亿美元,规划用地1000亩,主要从事挖掘机、旋挖钻机、配套部件、物流配送及工程机械研发中心的生产和建设,是玉柴集团在广西以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建成后预计将形成年产1万台挖掘机和350台旋挖钻机的生产规模,并拥有国际一流的0.8吨~50吨大、中、小全系列挖掘机产品线。 奠基时间前后仅差20天,工厂地址相距不足10公里,投资规模相当,产品种类相近,柳工和玉柴难道是要在这里摆开擂台一较高低? 显然,这不是问题的答案。 常州,位于长三角之中心,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贯通内陆、外邻港口,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之城。 其次,常州所在的江苏省,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身处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速度更是奇迹般地超越了“珠三角”,成为整个中国经济的火车头。 这便意味着市场之所在。据记者查阅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江苏是我国液压挖掘机多年销量排名第一的区域,是无可非议的中国挖掘机最大市场。 而最为关键的是,在柳工和玉柴到来之前,这里早已是中国工程机械的战略要塞。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007年的统计,常州在中国六大工程机械基地(徐州、常州、长沙、厦门、柳州、济宁)中,销售额排名第二。这里盘踞着常林集团、韩国现代、日本小松等整机厂商,以及常柴、博世力士乐等零部件企业。 这不仅意味着常州具有成熟先进的配套件环境,更意味着这里竞争激烈、强者如林,尤以现代、小松为首,尤以挖掘机为甚。 内外资之战 那么,柳工和玉柴为什么选择常州? 当然,上面提到的区位优势是投资基础,成熟完善的配套件环境是有利条件。而在外界看来,与现代、小松这样的跨国巨头同城竞技恐怕还是有些“冒险”。 从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的统计中不难看出,小松、现代长期位居我国挖掘机销量的前5名,两企业市场份额相加几乎等于所有本土企业的份额之和。同时,这两家企业也已深耕中国市场多年,其品牌在一些区域已经深入人心。 其次,按照常理而言,厂商所在地一般都是自己最为稳固的市场,外来者鲜有作为。在记者此次去往柳工常州工厂的路上,满眼都是现代和小松的挖掘机,以及常林的装载机,这也不足为奇。 然而,柳工一位内部人士不经意说出的话,似乎能够道出该公司来到常州的缘由。他说,“早几年或许是打不进来。而再晚几年,可能更打不进来了。” 一席听者幡然醒悟,曾光安所说的“江南情结”,估计也包含了本土企业的“挖掘机情结”,玉柴恐怕亦如此。 2005年以前,中国挖掘机市场曾几乎全部沦陷,各种欧美日韩的挖掘机充斥着每一个工地。2006年前后,柳工、三一等本土企业率先开始发力挖掘机产业。两年之后,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市场上感受到些许的风吹草动。到2009年,本土挖掘机品牌突然揭竿而起,全年市场占有率已逼近三成。而接下来的 2010年,更是成为本土挖掘机企业整体奋起的一年。在之前的上海宝马展上,已经到了似乎哪家要是没有挖掘机,都不好意思赶来参展的地步。 同时,随着近两年外资品牌挖掘机在中国市场上遭遇的些许“挫折”,市场的天平开始向本土企业大幅偏移。有业内人士乐观的表示,中国本土的挖掘机现在要考虑的已经不是何时能够收回半壁江山,而是产能过剩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眼下战工程机械,必战挖掘机;欲战挖掘机,当取常州。“常州之战”将是内外资的市场之战,外资挖掘机厂商正在迎来中国本土企业的强劲反击。而此次柳工、玉柴深入外资企业的腹地兴建工厂,无疑是坚定而自信的一击。但不可否认的是,外资企业的技术优势尚存,品牌、利润优势明显。总之,这场大战即将上演。(中国工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