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长韩正连续两天在参加上海“两会”审议时主动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最为关注的住房问题。
昨天下午,韩正参加上海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专题会议时表示,住房问题要解决好,制度要创新。“我们现在的制度,解决不了青年人、新上海人的住房问题。”韩正说,“但是,青年人、新上海人是我们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如果这个城市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他们感觉到都是'蜗居’,都是'房奴’,对这个城市是没有归属感的,这是上海的危机。”
韩正进一步表示,现在上海市民最为关心的是住房问题。“实际上,我们现在遇到的所有的住房问题要解决好,制度要创新。如果制度不创新,靠现在这样一种办法,很多住房的问题无法解决。”
“我们讲'三个为主’,'四位一体’,这都是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很多具体的制度、方法,都需要创新。”韩正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一直和我们政府部门研究的同志讲,都是没有住房后顾之忧的人去解决和分析这个问题,是讲不清楚的,没有这个迫切感。”
16日,韩正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上海将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22万套(间),供应1150万平方米、17万套(间)左右。与此同时,上海还将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工作,进一步放宽申请准入标准。
上述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上海要多渠道筹措公共租赁住房,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运营机制,在有条件的区开展供应试点。
“我们无论如何,在住房问题上,一定要有创新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韩正说,“甚至也有人说,你考虑这个问题多了,是不是会有分配不公,没有,我们期待解决的是他们的居住权,而不是简单的财产权。”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上海的人才进不来。”韩正说,“不能说今天的院士、教授引进来,给他人才公寓,这毕竟是少数,未来的院士、教授都在青年人中,我们要吸引这些人才到上海来。”
上海市人大代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工程师胡敏是在上海学习、工作了15年的新上海人。16日,浦东代表团联组审议时,胡敏表示,最近两年因为高房价、难落户等原因,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有所减弱。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有关人才以及住房保障的内容不少,不过对初来乍到的新上海人来说,公租房要等两年,廉租房靠不到边,人才公寓供不应求,收入招架不住CPI和房租的增长,频繁搬家。”胡敏说,“人才公寓要对高新技术企业有所倾斜,'十二五’规划中也应该有更多人才公寓的配套政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取的上海市台联一份团体提案建议,上海可以通过摸底调查,了解供需比例缺口差距,有的放矢开展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开发建设。此外,在中心城区考虑组建公共租赁住房中介组织,将居民闲置住房纳入公共租赁住房可供房源管理。这既有利于扩大公共租赁住房筹集渠道,通过引入市场双向选择机制,也有利于提升公共租赁住房的满意度,进而分散公共租赁住房集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