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千家中国钢铁企业而言,这个春节过得并不踏实,因为春节一过,它们就将面临进退维谷之境。从年度谈判,到季度定价,再到期货定价,铁矿石金融化逐渐变成了现实,中国钢铁企业却束手无策。
“如果今年(2010年)实行季度定价,未来将会向现货、指数化方向发展,铁矿石逐步金融化。”在去年的一次行业内部会议上,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徐旭一语成谶。
在全球铁矿石定价模式改变后不到一年时间,春节前夕的1月29日,坐落于孟买的印度商品期货交易所(ICEX)宣布正式推出铁矿石期货产品。这也是世界上首家推出铁矿石期货的交易所。
“印度推出铁矿石期货之后,将会对现货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环球钢讯(SBB)TSI指数中国区经理韩逊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铁矿石期货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价格发现;而能否充分反映,最终要看交易量和参与者是否足够多。”
在印度推出铁矿石期货之前,全球的铁矿石定价方式主要采用年度谈判定价,以及现货价。从去年4月份开始,坚守了20余年的铁矿石年度谈判定价模式被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矿山公司强行更改为季度定价,同时采用了指数定价。
为了分得一杯羹,金融机构一直在试图推动铁矿石金融化。目前,国际上有三大铁矿石指数,分别是环球钢讯(SBB)的TSI指数、金属导报(MetalBulletin)的MBIO指数、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在这些指数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新加坡交易所、伦敦清算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洲际交易所等陆续推出了铁矿石掉期交易。
由于掉期交易参与的程度并不大,金融机构试图将其变为期货产品。所以,从去年开始,新加坡交易所就开始计划推出铁矿石期货。
韩逊认为,印度率先推出铁矿石期货的目的是希望将其变成强有力的金融工具,让生产商、贸易商和钢厂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不幸的是,对于世界上最主要的铁矿石消费者——中国钢厂而言,铁矿石定价权的争夺又出现新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铁矿石期货尚未有大的影响力之前,是否能通过印度和东南亚的金融市场的参与,或者中国也推出铁矿石期货,来改变三大矿山对铁矿石定价权的垄断地位,中国的钢协、钢厂都应当尽快想出对策。
中国钢铁企业并非没有机会,毕竟短时间内印度推出的铁矿石期货参与者有限。事实上,作为世界上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国,最近几年印度一直在试图减少铁矿石出口,从而保障对国内钢厂的供应。这让印度铁矿石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削弱。
201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186亿吨,同比下降1.45%,在进口的主要国家中,除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石同比增加1.3%外,进口巴西、印度、南非铁矿石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进口印度矿下降幅度最大,高达10%。
分析师告诉本报,去年中国进口印度铁矿石占总进口量比重下降到15.6%,连续6年呈现下降趋势,印度矿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份额为1999年以来最低,1999年时印度矿市场份额为13%,而2002~2008年的7年中,印度矿比重始终维持在20%以上,2005年时一度达到25%之多。
印度矿的减少,并没有从根本上冲击中国市场。事实上,2010年除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四国外,其他国家铁矿石占中国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15.6%,已经与印度矿的比重持平,2009年仅为13%,2008年为12.2%,10年之前还不到4%。徐光剑表示,这表明在印度矿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中国进口企业正在寻找其他途径。(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