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2020年前有望试开采

      --专访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2-14 10:15:28  兰格钢铁
    中国南海194亿立方米可燃冰资源的发现,让人们再次看到了我国接替能源带来的希望。

    2011年年初,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显示,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天然气。可燃冰资源的勘探价值之大由此可见。

    此次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发现的大储量可燃冰资源,是中国10年来海洋可燃冰资源专项调查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性成果。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的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在海底钻探获得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

    针对此次南海可燃冰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表示:“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部署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经过近十年的海域可燃冰勘探调查,圈定了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远景区,初步评价了可燃冰资源潜力,为实施水合物钻探验证提供了目标靶区,通过钻探获得可燃冰样品,证实了南海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然而,也有行业人士对可燃冰大规模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可燃冰是福音还是陷阱?高昂的成本、尚未成熟的开发技术、对地质环境与生态平衡的影响等也成为了开采可燃冰资源未来要面对的主要课题。

    带着这些问题,《能源》杂志记者专访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杨胜雄。

    南海进程

    《能源》:相关资料显示,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被认为是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到目前为止,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矿藏勘探的整体进展如何?

    杨胜雄:我国管辖海域和陆区蕴藏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可燃冰远景资源量可达几百亿吨油当量,约与我国海域和陆地其它油气资源量相当,是石油天然气最理想的接替能源。早在1999年,以我国首次在南海西沙海域调查发现了可燃冰的地震波发射为标志,揭开了我国可燃冰实质性勘探的序幕。

    从2002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海域可燃冰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目标是初步了解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远景,力争发现并取得可燃冰实物样品。近十年来,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在南海北部开展了20多个航次的可燃冰调查,充分获取了在南海北部存在与可燃冰相关的海底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确定了钻探目标靶区,科学确定了钻探井位。2007年4月21日至6月12日,成功实施了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钻探航次,钻探站位8个,取心孔5个,其中在三个站位取得可燃冰实物样品,实现了我国可燃冰资源调查研究的重大突破,证实了我国南海存在可燃冰资源。

    与此同时,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支持开展了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资源评价及环境效应、成藏富集规律等应用、基础研究,提升了我国可燃冰的研究水平;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专业模拟实验室,提升了我国海域水合物勘探研究装备水平,具备了较深厚的技术积累。目前,我国可燃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已达到了预期目标,对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能源》: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的勘探是否存在差距?

    杨胜雄: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全球可燃冰蕴藏的天然气资源总量约为2.1×1016m3,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最新的估计高达1.2×1017m3,可供人类使用上千年。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德国、印度和韩国等国纷纷投入巨资对可燃冰资源进行勘探研究,特别是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将其列入国家级研究开发计划,使其在勘探开发技术、资源潜力、开发前景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发展迅速。

    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也是在南海海域首次获取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尽管我国的可燃冰勘探研究起步较晚,不过,可以说我国在海域可燃冰勘探、实验合成等领域已经与世界保持同步,在某些方面还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

    技术瓶颈

    《能源》:可燃冰的巨大价值已被业界公认,但是其形成条件和埋藏条件都较为极端,导致其开采成本高企,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杨胜雄:“可燃冰”顾名思义是指可以燃烧的冰,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甲烷分子与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冰状结晶体,自然界中的可燃冰主要富集在陆地冻土带和海洋大陆坡海底中。由于目前的开发和控制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开采成本较高,但是各国正在抓紧研究各种可燃冰开发技术,一旦技术成熟,环境可控,规模化开发能够使得成本降低,进而实现商业化开发。

    此外,可燃冰勘探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学科,如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钻探工程、地质实验技术和海洋环境等,大力开展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可推动我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全球变化等基础研究的技术进步,并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能源》:有行业专家对可燃冰资源的开发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即开采可燃冰资源可能会引起“温室效应”,并导致海底滑坡、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您认为这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

    杨胜雄:无可否认,可燃冰开发不当将会引起环境问题,如果开发控制不好,甲烷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引起温室效应,不当开采将会引起海底地质灾害。但是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可望得到解决。例如,目前科学家已经着手开展可燃冰与二氧化碳置换技术研究,其目的不仅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开发可燃冰资源,而且起到减排二氧化碳,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正在进行可燃冰开发技术及环境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力求从技术角度解决这些问题,尽可能减少或降低今后可燃冰开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020年前试开采

    《能源》:据您判断,中国何时能够实现海洋可燃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并能从某种程度上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杨胜雄:总体而言,中国海域可燃冰勘探处于远景评价和调查验证阶段。我国海域可燃冰调查研究程度仍然很低,还没有进行大规模普查和详查,而且对水合物成藏条件、分布规律以及成矿预测等基础地质理论研究不深。根据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可燃冰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之前有望实现我国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最快到2030年实现商业生产。我们相信,经过我国科学家的艰苦探索研究,一定能够突破可燃冰开发的种种技术瓶颈,使得这种资源造福人类,从而大幅度解决我国未来能源短缺问题,可燃冰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美好的前景。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可燃冰:2020年前有望试开采
  • 青藏陆域“可燃冰”:期待国家层面的推进
  • 我国将于近年开展陆上可燃冰试验性开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