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去江汉路地下商城;打球,进武展地下球场;停车,下办公楼负一楼;过长江,走江底隧道……武汉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与地下空间联系在一起。
伴随着大武汉城市高速发展,地上交通日益拥挤,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这一话题,在本届武汉“两会”上被聚焦和讨论。
建言
地上地下协调开发
“大家都抱怨,为什么武汉这么拥挤?交通这么堵?因为地下空间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政协委员陆愈实提出,“地下城”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紧张,提高运转效率,但当前最大问题是其开发亟待规范。
陆愈实说,目前地下空间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产权模糊,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利用、管理上各自为政,导致重复开挖造成浪费。“现在是人防管人防、隧道管隧道。如果有人投资开发地下停车场,谁来管?”
他建议,应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明确地下空间权属范围,变传统土地招拍为“空间”招拍,包括地表和地下,地上地下协调开发,“就像卖肉一样,有的是卖肉本身,有的是卖肉和排骨。”对于未出让的地下空间,其所有权为国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开发。
政协委员张晴说,对地下商业开发要谨慎论证,如汉正街第一大道,地下废气排在上面,有损大都市形象。
献策
打造地铁商业带
对“地下城”的未来,人大代表黄本笑如此构想:地上商业广场林立,地下商业城四通八达,市民下了地铁,可以从地下一路逛到地上。
他说,武汉可借鉴广州经验,依托轨道交通打造商业带,形成地上地下连成一体的“立体商圈”——市民下地铁后,不出站便可进入地下商业区,沿途逛各种个性化商铺,然后直达地上武广、世贸等商场。
但现实情况是,武汉人对地下空间的利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九三学社武汉市委一项调查称,地下空间主要集中在商业区和办公楼地下,53%为地下停车场,存在数量少、布局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系统等问题。
回应
九年内建成“地下城”
记者昨就此采访武汉市国土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汉主城区大部分地质条件良好,适合进行规模化开发,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地下10米以内的浅层空间。据了解,地下空间开发成本较高,大约是地上的3至4倍。
2007年起,武汉市先后编制了《武汉市主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专项规划》等地下空间专门规划。规划确定,到2020年,武汉市主城区将建成20平方公里的地下空间。
根据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的地下空间,将按“一轴三带多片”布局:“一轴”即沿轨道2号线,以中央活动区内轨道站点为重点,轴向滚动发展;“三带”即地下空间分别在汉口、汉阳、武昌形成3条发展带,分别为建设大道—王家墩商务区黄海路—新华路—解放大道西段沿线,汉阳大道沿线与和平大道—徐东路—中北路—中南路沿线;“多片”即地下空间发展的重点区域,占地约40平方公里(地表面积)。
转变
地下开发将“招拍挂”
记者从武汉市国土规划局了解到,武昌首义文化区、汉口王家墩商务区,将成为武汉地下空间开发的两大试点。
其中,王家墩商务区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已于2010年10月开工。值得关注的是,这里将建成全球最大的“地下城”,开发总量达262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8个中山公园。
武昌首义文化区地下开发项目,也将作为辛亥首义文化区建设的配套工程,囊括停车、体育、配套商业等设施,目前正在建设中。
值得关注的是,武汉市政府于去年5月出台《关于印发促进首义文化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试行办法的通知》,首次对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出规定。如规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土地权利依法受到保护,对社会资金参与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
武汉市国土规划局负责人还透露:今后武汉的地下空间,也将通过招拍挂等方式,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
【链接】
未来5年,武汉将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包括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政策;完善地下交通、市政设施、综合防灾等公共设施系统;优先考虑在繁华商业区、交通枢纽站场和城市主要公共活动中心等区域,建设功能协调、使用便捷的地下空间体系。
——摘自《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楚天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