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定价权上“打不过”三大铁矿石巨头,要生产又“逃不脱”上游矿企的钳制,钢企所能做的,是迅速调整角色,接受并摸透新的游戏规则。
这几天矿业巨擘力拓和必和必拓前后脚公布了2010年业绩,力拓当年净赚143.24亿美元,必和必拓则净赚171.11亿美元。而据彭博社提供的数据分析称,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及力拓的年度盈利总额将达到创纪录的520亿美元。中国77家大中型钢企2010年利润只有897亿元。
一句话概括,就是2010年,矿业三巨头任一家的利润,要远远超出中国大中型钢企的利润总和。
或许工信部的一份报告更能说明问题:自2007年以来,我国重点大中型钢企的销售收入利润率逐年下降,2007至2009年分别为7.26%,3.23%,2.46%。2010年小幅回升至2.91%,仍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
钢铁行业利润率连续“垫底”工业各行业,相比之下,矿业巨头利润却连创新高。产业链上的不对等,钢企被矿企侵蚀利润。然而这就是市场经济下的游戏规则。
在一条产业链上,对比谁能赚钱,谁总是在微利与亏损的边缘徘徊挣扎,其目的无外乎是:弄明白自身所处困境,以及寻求如何走出困境。
在一年一议的长协矿已成历史,铁矿石现货价格疯狂上涨的背景下,既然定价权上“打不过”三巨头,要生产又“逃不脱”上游矿企的钳制,钢企所能做的,是迅速调整角色,接受并摸透新的游戏规则。
新的游戏规则,是接受这一现实:长协矿变成季度矿,季度矿可能变月度矿甚至现货矿,铁矿石金融化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
新的游戏规则,是适应这一现实:除了国内努力产矿,海外努力买矿,我国的钢企恐怕更需要储备金融人才,积极了解、参与铁矿石金融市场交易。铁矿石指数、航运指数、期货、风险对冲、套期保值……熟悉各种金融工具,规避产业风险,这是中国钢企亟需学习的新一课。
在对市场变化的判断上,中国钢企似乎总是慢了一拍。长协矿谈判面对矿业巨头的咄咄逼人,钢企怀念着十年前的“好日子”那时候三巨头求上门来请钢企多买矿石;在铁矿石长协机制崩溃后,钢企们又开始怀念有长协矿的日子;现在,季度定价机制能够运行多久实属未知,铁矿石金融化趋势却越来越明显,如果钢企不尽快调整角色定位,是否要等到在金融市场上大栽跟头之后,又来集体怀念“铁矿石仅仅是铁矿石”的好日子?
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钢企背后总隐隐约约飘荡着行政力量的影子,而矿业巨擘们的身后,各大金融财团却早已逐利而至,这恐怕就是钢企面对国际市场为何总慢一拍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