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山西将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两纵十横”大水网建设工程,通过西引黄河、东抓拦蓄、连通互济、节调并举,努力增加供水量,优化配置水资源等举措,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网,到2015年,实现由“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转变。
记者了解到,山西构建大水网主要是以黄河干流、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六大主要河流和区域性供水体系为主骨架,通过连通工程建设,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丰枯调剂、保障供应、促进发展的山西大水网。其中,两纵是黄河北干流和汾河—涑水河线;十横是朔州—大同线、忻州—阳泉线、晋中北线、吕梁线、晋中—长治线、黄河古贤—临汾—运城线、临汾—晋城线、黄河禹门口—翼城线、黄河—涑水河线和黄河边三门峡—小浪底线。通过构建“两纵十横”大水网工程,实现黄河水的加大利用,地表水的充分拦蓄,地下水的有效涵养,基本解决和满足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对水的需求。
去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举措,在“十二五”期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8700亿元增加到17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由1810亿元和970亿元增加到3640亿元和19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640元和4730元增加到30000元和超过9000元。然而,在这个发展蓝图中,缺水却已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山西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刘维佳告诉记者,按照“十二五”的发展规划,山西对水的总需求量为85亿立方米,缺口达25亿立方米。“水瓶颈”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更会危及工业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为此,必须加强水利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全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由“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转变,才能够保证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山西通过实施兴水战略,建设完成了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农田水利灌溉、水土保持淤地坝、农村饮水安全、城乡节水和水源保护等六大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业节水工程、淤地坝工程、防汛抢险、应急抗旱、水利设施维修护修等十个主要项目。截至2010年年底,山西在近三年内建设完成了27项应急水源工程。并陆续开工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库和引水工程,新建一批小型水库和拦蓄水工程,改造修复一批病险水库,竣工完成横泉水库、汾河二库和张峰水库枢纽工程。实施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建了一批节水灌溉园区和集雨灌溉工程,推广滴灌、管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等等。并在全社会推广节约用水,大幅度增加中水回用。探索建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工农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阶梯式水价,促进全社会节约利用水资源,为全省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初步保障。
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山西将积极扩大万家寨引黄工程的供水能力,提高禹门口和小浪底提黄工程的供水能力、加快实施西山沿黄地区黄河水的利用工程,努力建设碛口和小浪底引黄工程、争取开工古贤引黄工程。切实加大利用黄河水,到2015年年利用黄河水达到4亿立方米。同时,继续建设抓好35项应急水源地工程。(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