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华财讯]分析认为,“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这一结论,不符合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现实。因为我国外贸结构决定了贸易顺差不是国内物价上涨的主因。
据中国经济网3月1日报道,27日,有多家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某报告会上表示,“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但易纲副行长的这一结论,既不符合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现实,更不利于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综合性措施,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一、贸易顺差持续下降怎么会导致物价过快上涨呢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贸易顺差在2008年达到2981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后持续下降,2010年顺差已经降至1831亿美元,今年1月份同比更是大幅下降53.5%。因此,贸易顺差对这轮物价上涨的推动效应是不断减弱的。同时,我国外贸结构也决定了贸易顺差不是国内物价上涨的主因。从商品结构看,我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国内产能过剩的行业,不会带动国内价格上涨。从贸易方式看,我国一般贸易已经出现逆差,2010年达到473亿美元,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顺差,2010年达到3229亿美元,这一块与国内市场没有太大的直接关联。
二、较多的货币是推动物价上涨的基础因素之一
去年7月份以来,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增加。从上涨构成分析,主要是由食品等农产品和不可贸易的住房价格等上涨引起的,结构性特征明显。2010年,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贡献超过70%,居住价格上涨贡献超过20%;今年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贡献仍超过60%,居住价格上涨贡献接近30%。
导致这轮物价上涨的成因相当复杂,外有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美元持续贬值以及中东局势动荡等因素,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不断增加;内有货币存量规模较大、部分农产品因自然灾害供求偏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因此,当前这轮物价上涨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较多的货币是推动这轮物价上涨的基础因素之一。
三、国外经验表明贸易顺差与国内通胀并无直接关联
众所周知,德国、日本均为出口大国,连年保持较大贸易顺差规模,但德国物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日本则多年被通缩困扰。再如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常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但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影响,其国内通胀形势日趋严峻。这些充分说明,只要国内宏观调控得当,贸易顺差并不会必然造成国内通胀;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市场因素对国内影响越来越明显,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传导的影响,即使贸易逆差,也未必就能消除国内通胀。
四、抑制这轮物价过快上涨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考虑到导致这轮物价上涨的成因非常复杂,去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了稳定物价的二十四字方针,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重民生、稳定预期”。今年2月27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与国内外网友在线交流时,再次就解决好物价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四项主要措施:一是控制货币流动性,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二是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三是搞好流通;四是管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