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上月再回落0.7个百分点至52.2%,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落。专家指出,PMI回落反映经济增长正朝着调控预期方向演进,有助于缓解依然处于高位的通胀压力,我国经济增长仍处在平稳适度的增长区间。
资料显示,PMI在去年11月份创出55.2%的阶段性高点后,在接下来的12月份和1月份接连回落至53.9%和52.9%,此番再降0.7个百分点至52.2%,但仍然保持在50%以上。
国际上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PMI在上月回落基础上再度回落,但依然处在适度合理区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PMI回落反映我国经济增速正在逐步平稳回归到较为合理的区间。
当日公布的分项指数显示,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略有上升,升幅在1个百分点以内,其余各指数均回落,其中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采购量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1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回落幅度更超过2个百分点。
持续关注PMI指数的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何一峰在对指数进行季节调整后分析指出,此番PMI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季节性因素导致,并不表明经济减速在继续。事实上,季调后的PMI指数、PMI生产指数以及PMI新订单指数都在上升,表明生产和需求都相对旺盛。
蔡进表示,从我国总体经济增长格局看,52.2%的PMI指数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在9%到9.5%之间,这样的经济增速有助于缓解当前依然处于高位的通胀压力。他说,以往我国对高增长存在偏好,“这不是太好,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为宜”。 最新消息显示,我国“十二五”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拟定为7%,这比“十一五”预期目标降低了0.5个百分点,更大大低于11%的“十一五”实际年均增长速度。
值得特别留意的是,1月份重现回升的购进价格指数2月份再升0.8个百分点达到70.1%,分行业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购进价格指数较高,达到70%以上,生活消费品类企业稍低,为64.3%。
“季调前后的采购价格指数都在上升,表明输入型通胀压力仍然非常严重。”何一峰说。
交银国际宏观分析师李苗献分析说,数据表明上游行业购进价格上涨快于下游,现阶段上游面临更大成本上升压力,上游行业目前还没有把成本完全转嫁到下游消费品企业。
对于上游行业购进价格高企可能对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传导,李苗献认为,影响大小要看上游原材料涨价持续的时间,持续时间越长,对下游CPI的影响越大,“目前影响还处在可控范围内”。
蔡进则表示,购进价格指数再度上升,表明当前通胀压力依然处于高位,不过,他同时认为,如果未来没有特殊情况出现,购进价格指数进一步大幅上升空间不大。
蔡进进一步指出,近期欧美国家经济复苏迹象明显,世界经济增长同步性增强,“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也有望趋同”,一些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未来也有可能出现调整,这有利于缓解全球通胀、减弱输入型通胀对于我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