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将设24项主要指标,包括12个预期性指标和12个约束性指标,助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些指标主要集中在经济结构、科技教育、资源环境、改善民生等方面。
权威人士称,“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七大目标,包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结构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等。
围绕这七大目标,“十二五”期间将提出24项指标,包括12个预期性指标和12个约束性指标。如提高居民消费率2至3个百分点,有望成为重要指标之一。
有关人士称,这些指标大多数与转变发展方式相关,尤其是一些约束性指标,集中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改善民生等领域,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十一五”规划曾提出了22项主要指标,其中包括8项约束性指标以及14项预期性指标。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4项预期性指标中,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外,基本完成。
“从过去五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一些“考核”经济的软性指标及约束性指标要更多考虑经济结构调整。
除了一系列指标外,有关人士透露,收入分配改革也是“十二五”的重点。他说,“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其中个人所得税,到“十二五”中后期要全面建设综合和分类个人所得税。(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