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的推动下,长江沿岸的造船业出乎意料地兴旺起来。 如果从南京坐船顺江而下,经过扬州、泰州、南通,直至长江口,可以发现泾渭分明的南北两岸:南岸是以大片工厂区带动的港区码头龙门吊林立,北岸则是以门吊为主的船厂一字排开。 这是长江的一段黄金水道。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10月,江苏全省造船完工量为418艘178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6.9%,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4.4%,占全国份额的35.1%,已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第一造船大省”。 政府推动 江苏造船业能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造船企业自身的努力。 早在2003年2月,在江苏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江苏省人大代表董师润等10位代表提出了“大力发展江苏船舶工业的议案”。他们在议案中分析了国际和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形势,阐述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目标的意义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很快,江苏省国防科工办制定了《江苏省沿江造船产业发展规划》(草案),明确了发展江苏船舶工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产业布局和技术及产品发展方向。江苏省政府在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中,也将船舶制造业列为沿江开发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机构,为江苏船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在江苏,从省到辖区内相关市(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船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船舶产业推进工作,建立联合办公和长效沟通机制。其次,江苏省在发展船舶工业的决策上,用好用活了国家产业政策,发改委、工办等部门创造性工作,把所有审批都在省内解决。 融资模式 造船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问题往往是船舶工业发展的瓶颈。融资难又该如何解困?除了企业自身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之外,2007年江苏率先在全国探索建造中的船舶抵押融资模式,首次明确提出船舶所有人可以将建造中的船舶作为担保物抵押给抵押权人进行融资。 融资瓶颈的突破,大大加快了造船企业生产经营、做大做强的步伐。据介绍,江苏省现有造修船企业1100多家,基本由6大运作模式构成,已初步形成能够发挥特色优势的多元发展模式: 一是国有独资型,如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牢牢占据着中船、中远等大型国企市场;二是中外合资型,如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国外资金、管理、技术和产品销售网络;三是航运依托型,如中国海运、中国长江航运、法国波邦等一批国内外大型航运企业,先后以资产为纽带,通过投资、兼并与合作方式等组建中海工业(江苏)有限公司、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江苏金陵船舶公司;四是外贸依托型,以大型外贸公司助推船企发展;五是民营资本型,以充裕的民间资本和灵活的管理体制壮大了造修船业;六是资本运作型,如靖江新东方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壮大了企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