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对于通货膨胀问题,温家宝说,我们今年在政府各项工作中,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了第一位。
温家宝说,对于管好通胀预期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对于物价,我们不敢掉以轻心。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管好通胀预期的。首先,要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以保障供给;第二,加强流通,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这个薄弱环节;第三,主要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管好市场。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把这项工作做到底。至于房价,我们也是三管齐下。第一,还是要控制货币的流动性。我想补充一点,对于物价这一点也是重要的,也就是说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第二,运用财政、税收和金融手段来调节市场需求;第三,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无论是物价和房价,地方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来。也就是说要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房价也由地方来负主要责任。
对人民币升值问题,温家宝说,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浮动的弹性。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这种改革还是渐进的,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就业,我们要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关于房价的调控,温家宝说,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于中央来讲,就是要加强对地方落实房价调控政策的检查力度,真正实行问责制。同时,密切跟踪和分析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形势,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对地方来讲,就是要认真落实房地产调控的责任。比如,首先要公布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政策和房价控制目标。
他说,对房价三管齐下,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那就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相关新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 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动调低发展速度是重大举措
人民日报记者:“十二五”规划确定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我们注意到,这个数字和“十一五”规划相比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请问总理,我们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这样一个选择是出于什么考虑?如果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会不会影响扩大就业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
温家宝:主动调低“十二五”经济发展速度,不仅表明决心和意志,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说,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速度、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速度高,就业人数就会多,但通胀的压力也会大。经济发展速度低,就业人数少,通胀压力相对也小,但很容易使经济走向衰退。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走出一条光明道路,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大家注意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基数大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谈到就业,我觉得我们应该重视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重视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重视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型服务业,这些都可以容纳更多的就业。我们一定想办法,在比过去低的速度下还能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问题,这对政府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们完全有决心办好这件事情。
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十二五”规划报告中特别提到港澳,包括继续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还有就是确立粤港多项大型基建项目的合作,中央在作出这些规划的过程当中都有哪些考虑?另外,现在有人说香港已经逐渐在消失它的传统优势,已经没有独立的能力应对区域竞争,所以迫使中央这次要出手,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我们很想知道,这些措施是否能够有效解决现在香港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贫富悬殊这样一些深层次矛盾等问题。
温家宝:这次“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港澳单独列为一章,表明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定支持。这样做不仅是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各界人士的要求,对港澳的长期发展也是有利的。
香港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都经受住了考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没有改变。在规划当中,我们特别强调支持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事实上,这些年我们在金融上的改革都首先在香港先行先试。比如人民币在香港的存款已经超过3000亿元。我们首先实行了货物贸易在香港以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合作得到加强,与此同时,香港连接内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很快地向前推进,使物流、人流更加畅通和便捷。这些都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都是支持香港的发展,中央的规划绝不会代替香港的自身规划。
正在着手制定新36条的贯彻细则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们特别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因为在这些年当中我们看到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两个36条去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不断获得健康发展。对此有很多民营企业是充满期待的。但是我们也听到有一些民营企业认为,政府对非公经济的支持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过程当中有很多民间投资还会面临有形或者无形的障碍,似乎“玻璃门”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在社会上针对“国进民退”的说法也有不少争议。请问总理,您如何来看待这样一个问题?
温家宝:我们的方针是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就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在2005年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去年我们又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36条。应该说,这两个36条“雷声”不小。为什么说它雷声不小呢?因为我们明确地提出,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无论是在财税金融政策,还是在准入政策上,我们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一视同仁,鼓励相互竞争,共同发展。为什么许多非公企业还感到“雨点”小?甚至提出存在所谓“玻璃门”和“弹簧门”的现象,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落实不够。大家如果注意这两个文件,后一个36条其实是对第一个36条的补充,它在政策和准入的细节上都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我们正在着手制定新36条的贯彻细则。我相信,这两个文件将会进一步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目前不存在所谓“国进民退”的问题,同样也不存在“民进国退”的问题。应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有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当中,民间投资已经超过50%。在工业企业当中,无论从数量、产值、资产总量还是从业人数,都超过了国有企业,这是一个事实。国有经济虽然比重降低,但它依然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国有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通过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这样也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