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南京、武汉、九江等地房管部门、保障房小区住户采访了解到,各地保障房建设与交付量今后几年将逐年加大,保障对象也将向“夹心层”、中低收入者扩展。由于目前收入统计手段的不完善,以及保障房分配制度中的漏洞,应当警惕不符合保障要求的人钻空子获取保障资源的现象。
宝马、奥迪与小面包并存,保障房出租现象普遍
记者近日走访了南京市秦淮区银龙花园一期、二期和四期,雨花区春江新城一期和四期项目。这里的不少居民是郊区拆迁农民和城市拆迁户中的低收入群体。居民们普遍反映从保障房政策中得到了实惠:拆迁补偿标准逐步提高,人口多的家庭也能按需分到保障房,可以说生活无忧。
但是也有一些居民反映,保障房小区内时常能看到豪华车出入,小区内也存在房屋出租和长期空置现象,有少数分到房子的人不太像是应该被保障的对象。记者2月6日在银龙花园一期看到,小区进门不远就停放了三辆奥迪A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千元甚至几百元一辆的小面包和小三轮车到处都是。记者在春江新城四期一个小区采访时也看到相似的情况,既有宝马、讴歌、雷诺等高端品牌车,也有大量面包车。一名正在小区门口拉客的面包车主告诉记者,不少拆迁农民靠车接送客人增加收入。银龙花园四期物业公司的一位李大爷告诉记者,银龙花园四期2010年6月8日拿钥匙,当天就有一些领了钥匙的住户将房子出租。
记者在走访的几个保障房小区看到,出租中介在每个小区都有,大量房源都贴在墙上招租。记者在武汉采访时也发现保障房出租现象普遍。2005年,武汉市开始实行严格的经济适用房制度,无论是否拆迁户,都必须取得经济适用房购买资格才能买房。房源除预留部分拆迁户和特困家庭外,其余全部公开摇号销售。统计显示,该市经济适用房供求比平均达1比10。
经济适用房的拥有者本应是住房困难户,然而,公开的租房信息显示,武汉某些经适房小区却成了住户牟利的手段。“丽华苑85平方米,1800元/月;红旗公寓90平方米,精装1500元/月;黄浦人家80平方米,1500元/月……”春节刚过,记者打开武汉几家房地产网站的租赁频道,就看到了上述出租信息。这些房源大多是政府严禁出租的经济适用房。记者看到,在南昌、包头等地的保障小区,出租现象也并不少见。
上下政策不“匹配”分配方法存“漏洞”
一些熟悉保障房分配的人士分析,保障房小区内的确存在个别贫富不均的现象,这与拆迁分配过程中政策不好把握有关,另外,国家虽然明令禁止经济适用房出租,但是保障对象种类多,而大量拆迁农民分到经适房就没有受到这项政策的约束。南京市房改办一位负责人介绍,保障房出租现象有其合理的一面。南京市有6万多套经适房是供应给集体土地拆迁的农民家庭的,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拆迁安置房”。
这一政策是为了“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让拆迁安置户享受经适房政策”。南京市的拆迁安置政策“允许征地拆迁失去自有土地的农民,多购买一至两套经适房出租,用于补贴其生活”,这也是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武汉市房管局相关人士也表示,由于前几年经济适用房有很大比例供应拆迁安置农民,地方政策不限制农民出租经济适用房。
九江市房管局副局长吴海林说:“保障房建容易,但分配很难。虽然全国各地有些好的分配办法,我们九江的五道程序、四道把关、三榜公示,从程序上来说很严密,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吴海林说,出现收入还可以的家庭也“混入”分配队伍并不是没有可能。现在,一个家里夫妻都存在不知道收入的情况,更何况邻居。在分配上住房给最困难的人群时,我们往往依据民政部门提供的低保户名单,但是在分配最低收入之上的一些“夹心层”时,我们在收入的甄别上就难了。
住在南京市春江新城一期的几个老大爷向记者反映,近几年对家庭的拆迁费用不断增长,安置房数量不断增多,很多拆迁户得到了实惠,这体现了国家对农民的关怀。但与早几年的拆迁户对比起来,贫富差距就比较明显。“大家都住在一个小区里,有的只分到一块肉,有的却得了一头猪。”
保障房分配制度仍需不断完善
九江市房管局局长朱作清说,分配再科学,也难以百分之百地过滤,截至目前,我们对分到了房子的中签户,有的甚至住进去了,清查出6户不合格。2009年,都昌县一个副乡长以一个普通农民到庐山区来打工的身份,申购一套经适房,他的材料层层过关,还中了签,做了装修,正准备入住时,我们接到举报,说有公务员弄虚作假,一查属实。经了解,他的户口挂在庐山区,审检材料非常完整。
朱作清说,目前我们整个国家很多基础工作不到位,比如收入核定机制、诚信机制,不像其它国家,所有的收入要入账。基础整个不扎实,就很难核定真正的家庭收入。他说:“今年我们的廉租房申请标准是9780元、经适房是11118元。规定是精确到了一块钱,但是无法做到客观。”今后保障房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全国很有必要加强数据化、信息化等基础管理。
南京市房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保障房分配相关规定还需完善。分配政策没有禁止高收入者的直系亲属申请保障房。比如说,一个富豪的父母如果没有正当的职业和可靠的收入,就能够申请保障房。从法律上说,富豪虽然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没有给他们提供住房保障的义务。现实中确实有富人、公务员的直系亲属申请到保障房的事例,但并不违规。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稀缺而又廉价的保障房资源,还要防止权力寻租现象在其中“渔利”,要研究如何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下,让分配过程更好的接受相关群众的监督。总之,如何科学合理地甄别保障对象是一个亟待完善的课题。(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