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7日)下午,南京市交通部门就南京绕城公路城市化改造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通报时首次肯定表示,未来绕城公路双龙街收费站肯定要撤,但撤收费站的事并不在此次改造工程中,也还暂时没有时间进度表。改造后的绕城公路全线设置智能交通系统,前方有交通事故,LED屏会实时显示。
收费站要撤
绕城收费站让人很“闹心”
位于双龙街的南京绕城公路收费站该不该存在,近些年来一直是人们反复讨论的话题。
早前的绕城公路是一条环市区的路,将市区与郊区区分开来。可是随着江宁与河西地区的发展,这些原来的“周边郊区”已经逐渐融合到了大南京中,许多人上下班需要经绕城公路。而小车收费12元,后来又“涨”到15元,绕城公路收费站逐渐就成为了阻碍主城与江宁、河西、宁南等地区交通顺畅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江宁去江北上班的车主就反映,原本可以从绕城一路走到二桥过江,可就是因为收费站的存在,不少人不得不选择从将军大道上城西干道再从大桥过江,“经常是一路堵到头。”
在珠江路上班的卢先生家住江宁上坊镇,他昨日也告诉记者,现在绕城公路封起来施工了,但在这之前他上班最方便的路就是从宁杭二期上绕城公路再接城东干道,可是这样走就必须要经过双龙街的收费站,得缴15元的过路费。所以这么长时间,他都是绕到机场高速走的,“宁可多烧点油也不要缴费。”
近几年撤收费站呼声不断
绕城公路的角色向市内路转变,在近几年的江苏省和南京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也频频提交建议提案,要求撤销收费站,打通南京主城与新城区之间的交通“瓶颈”。
早在2004年,邱勤等10位省人大代表就提交了《建议取消南京绕城公路双龙街收费站》的建议。
政协委员顾晓宏在2006年提交了《建议撤掉绕城公路双龙街收费站》的建议:绕城公路实际上已是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在这设收费站,使许多车辆为了不交费而舍近求远,改走别的道路,给城东南的道路增加了压力。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部门对于撤不撤绕城公路收费站态度都比较谨慎。
相关主管部门曾表示,绕城公路初期新建及改造共贷款5.306亿元,2003年开始对绕城公路进行高速化改造又投资7.5亿元,这部分投资是依靠银行贷款和民间委托贷款解决,如果撤掉双龙街收费站,势必无法还清贷款。
绕城公路收费站肯定要撤
随着实施年次票制的探讨,撤销绕城公路收费站的呼声也愈加强烈。
昨天,南京绕城公路城市化改造(马群至双龙街段)工程项目实施指挥部负责人首次向记者明确表态:未来的绕城公路上肯定是没有收费站的。由于马群至双龙街段绕城公路的改造公路将在今年6月30日前就完成主线13.7公里的改造,而在今年年底前也将完成辅道的施工建设,那么包含在这段工程中的收费站去留也倍受关注。不过,这位负责人表示,关于收费站的去留并不在这次城市化改造项目的施工范围之内,什么时候撤也要等市政府的通知,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有相关人士认为,这个问题还要回到年次票制上来,年次票制方案有望上半年就上报省政府,双龙街的收费站撤销问题应该会在年次票制方案中有所体现。
智能化改造
全线1公里装一个监控装置
记者还从昨天的通报会上了解到,未来变身为一条市内快速路后,绕城公路将全线设置智能交通系统,“市民留意观察就会发现,现在北京东路的一些交叉路口就设置了一些光带诱导屏,告诉车主,前方的路段哪里堵车,是不是正常通行,有没有交通事故,目前我们规划的绕城公路也将设置这种智能信息诱导屏、情报板。”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LED屏将设置在绕城公路主、辅道的重要节点和互通枢纽等处,将提前告知车主前方的路况。
由于改造后的绕城公路主线平均1.8公里就会有一个匝道通向辅路,并对接市内其它道路,这就为迅速疏导车流提供了方便。比如车主提前知道前方发生了车祸堵车了,他就可以选择在车祸地点前的一个匝道下绕城公路,绕道别的路走。
为了实现全线路况的实时更新,结合此次改造工程,交通部门将在绕城公路沿线密布监控系统,“平均每1公里就会有一个监控装置,在重要路段还要再加密。”
据悉,这一智能交通体系还将与南京南站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系统对接,比如双龙街到花神庙这一段堵不堵车,在马群这里就会知道了。
全线铺橡胶沥青降低噪音
曾在宁杭高速上小规模试点的橡胶沥青这次将全面应用于绕城公路的改造中,这也是橡胶沥青首次应用到南京市内公路建设中。
据悉,橡胶沥青的原材料是废旧汽车轮胎和普通沥青,废旧轮胎经特殊工艺技术加工成为橡胶颗粒后,再添加各种高聚物改性剂,在高温条件下可以与沥青在专用设备中进行物化反应,膨胀后得到橡胶沥青材料。
橡胶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柔韧性、抗老化性、抗疲劳性、抗水损坏性等特点,车辆行驶在橡胶路面上,会明显感到噪声减小且平稳。
“目前改造的马群至双龙街段,不仅这一段,整个绕城公路37.2公里的主路都将铺上橡胶沥青,”
工程项目负责人说。
除了采取橡胶沥青降噪外,工程辅道外侧还要种植大量高大乔木,设置景观绿色隔离带,改善沿线居民周边的绿化生态环境,提高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南京市城市交通品质和形象。(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