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采新技术“唤醒”10亿吨边际稠油

 http://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1-3-21 9:29:25  兰格钢铁
    胜利油田稠油热采理论研究国际领先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记者赵士振通讯员潘为英张玉立报道:有一种石油,黏度大,拎得起、立得住,甚至像石头一样硬,跺几脚都不变形,这就是稠油。对于这样的石油,怎样才能让它们顺着直径只有几英寸的油管,从数千米的地下“爬”到地上呢?

    在胜利油田,这种听起来只有魔术师才能办到的事情已经变成现实。他们应用自主研制的深层边际稠油高效开发技术,让超过10亿吨的稠油储量不再“看着眼馋,吃起来难缠”。

    据了解,胜利油田稠油地质储量有10.79亿吨,其中93%属于深层边际稠油油藏。这类油藏具有“深、稠、薄、敏”四大开发难点,个个是世界级开发难题。截至2000年底,这些储量仅动用了1.54亿吨,采收率只有15.5%。

    为解决开发难题,“九五”之初,胜利油田首先从渗流机理研究入手,开展新的攻关。长期以来,胜利油田一直遵循传统的达西渗流理论进行稠油开发。这种理论认为,只要有压力,原油等流体就会流动,产量仅受压力影响。但科研人员时常发现一些异常现象:常规稠油投产后便含水,同一油藏新、老井压力差异大。这些现象用达西渗流理论难以解释。

    他们没有放过这些蛛丝马迹,开始重新审视稠油的渗流规律。经过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稠油达到一定黏度后,只有获得一定的压力才会流动,即存在启动压力,这与“稀油有压力便会流动”的达西渗流理论存在本质区别,稠油热采非达西渗流理论由此浮出水面。2010年4月,“稠油热采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研究及工业化应用”项目通过集团公司鉴定,被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理论突破天地宽。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胜利人瞄准强水敏、特超稠油、薄层等难动用油藏,配套形成了一系列深层边际稠油开发新技术。

    针对特超稠油油藏,胜利人创造性地将水平井、降黏剂、二氧化碳、蒸汽等多种开发技术和方法联合使用,巧妙发挥“1+1+1+1>4”的增热降黏作用,创新形成了HDCS技术。

    针对薄层稠油,建立了以水平井为主、多井型组合及蒸汽高效热利用的开发模式,实现了2.5米薄层稠油的有效动用。针对强水敏稠油油藏,研发了耐温高效油层深部防膨剂,形成了“近热远防”为主导的强水敏稠油油藏开发配套技术。

    以井网加密联合热化学复合驱为主的蒸汽吞吐后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水驱稠油油藏转热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也精彩亮相,并纷纷在现场大显神威。

    2005年,胜利油田第一口应用HDCS技术的郑411—平2井首战告捷,取得了特超稠油油藏开发重大突破。截至目前,该技术在胜利油田王庄、单家寺等油田广泛应用,动用地质储量0.57亿吨,增加可采储量1271万吨,累计采油193.6万吨。

    强水敏油藏开发关键技术让王庄油田亿吨级稠油油藏成功“解冻”,并在金家等油田推广应用,已动用地质储量0.48亿吨,累计产油262.5万吨,增加可采储量931万吨。

    井网加密联合热化学复合驱与水驱稠油油藏转热采技术在单家寺、乐安、孤岛、孤东、太平等稠油老区广泛应用,共动用地质储量2.86亿吨,已增油1078.8万吨,增加可采储量2807万吨,最终采收率在40%以上。

    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0年,胜利油田深层边际稠油新增动用储量2.64亿吨,增加可采储量6396万吨,热采稠油年产油量由143万吨大幅度增至421万吨,年增长率21.6%,相当于发现一个优质特大型油田。深层边际稠油开发配套新技术还推广到江汉油田以及中国石化收购的叙利亚Oudeh油田。

    专家称,这些新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可覆盖全国15亿吨储量,预计增加可采储量2.5亿至3亿吨,并可为进一步开拓国际稠油开发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热采新技术“唤醒”10亿吨边际稠油